心肌梗死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把优质医疗资源 [复制链接]

1#

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安溪胸痛中心,医务人员为胸痛患者开通绿色救治通道。(肖海珠摄)

我的行动力

构建可持续良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为了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基层,年,泉州市在推进行政、人力资源、财务、医疗质量、药械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运营等“六个一体化”和医共体实质性运行的基础上,突出地方特色和管理统一、服务同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全市8个县域构建1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良性发展,县域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据统计,年1—10月,县域内就诊率达78.2%。去年9月,我市医共体建设还入选国家卫健委《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典型案例》示范全国。

建设成效得益于全市上下一心,全力推动。资金方面,我市依托市、县两级医改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医共体建设,市本级安排“县域医共体专项资金”万元、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高学历”专项补助多万元,县级按照1∶2配套资金;卫健、医保、财政、人社等部门协同推进、各司其职,保障医保打包支付、人才引进、绩效考核等工作稳步推进。

去年7月,市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开展“六个一体化”推进现场考核,全市11个医共体基本达到预期目标,“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市共有7医院服务水平,8医院服务能力均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基层方面,去年,全市共新增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及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家,新增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家。

而通过数字化赋能,我市还建成了泉州市居民健康信息系统,覆盖全市多家各类医疗机构,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同步更新;推进区域PACS影像系统数据采集、储存、调阅,已有79家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我市还建成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视频系统,覆盖8医院及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六大中心”远程服务基层覆盖率达到90%以上,县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凸显。

项目在发力

安溪县:织就县域“护心网”打通“救心高速路”

年11月26日13时09分,安溪县蓝田乡村民林先生突发胸痛被家人紧急送往蓝田卫生院。结合症状及林先生的高血压病史,首诊医生接诊后立即启动急性高危胸痛救治流程,开展心电图等检查,并医院总院胸痛中心心电图诊断群协诊,经胸痛中心两位主任医师会诊后,诊断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病情紧急,医院胸痛中心距离遥远,病人病情耽搁不得,两位主任医师决定先在蓝田乡卫生院进行TNK静脉溶栓!很快,在到达卫生院的26分钟后,林先生得到溶栓治疗,胸痛症状逐步缓解,并第一时医院直达介入导管室进行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血管再通,溶栓成功!

“医院和蓝田卫生院高效、及时的抢救,挽救了我的生命”,作为安溪胸痛救治模式的受益者,出院前,身为家庭顶梁柱的林先生再三对医务人员表示感谢。

自医院、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胸痛医共体协作关系以来,医院持续通过科普巡讲、基层帮扶、远程医疗等,加快“县域胸痛救治一体化建设”,探索出“县医院(胸痛中心)+医院(胸痛救治单元)+村卫生所(胸痛救治点)联合救治”模式,基本实现“基层检察+上级诊断+远程医疗”全覆盖。

“去年,县委、县政府还将‘安溪县县域胸痛中心心电服务村村通’(一期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全县主要村卫生所增设心电图机90台,实现县域‘心电一张网’。”医院院长陈鑫坛介绍说,年以来,医院已经成功救治高危胸痛患者余人,其中年龄最小12岁,最大91岁。在医院胸痛中心远程指导下,已有10家基层卫生院累计开展余例“医院溶栓+医院PCI”,溶栓成功率达91.8%。

陈鑫坛说:“下一步,医院将发挥带头作用,推进医共体各医疗机构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胸痛救治点建设发展,把心梗溶栓持续推进前移至村卫生所甚至患者家中,打通胸痛患者救治的最后一公里直至最后一米,真正实现‘把基层带起来,把病人救过来’。”

我的获得感

基层群众有了更好的“医靠”

群众小医院,就近就能看好;即使患大病,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在“家门口”医院优质医疗服务;重点疾病患者和重点人群还可就近享受健康管理服务……近年来,随着医共体改革不断深入,泉州初步形成了三级医疗网络分工协同、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格局,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我们之前从未做过全面体检,这次义诊,体检车开到村里来了,不仅省了检查费用和路费,还有专家现场讲解体检结果,真是太棒了!”去年8月,医院携手福医医院下基层义诊,得到了德化县盖德镇村民的一致好评。

原来,为满足群众就近就地医疗服务需求,德化县在全省率先启动“爱心巡回医疗”服务模式,组建以2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卫生室所为主体的医疗团队,分成若干个巡回医疗小组,定期深入挂钩村集中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变“留守群众进城就医”为“送医进村”。

为了给基层群众更好的“医靠”,我市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医共体建设模式——

其中,石狮市打造“30分钟急救圈”,启动覆盖全市的“共享中药房”建设,着力打造医共体内“基层开药方,医院审核、调剂、代煎并配送到家”的中医药服务模式,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晋江市成立综合、党政、人事、财务、医政、公卫、信息等7个工作专班,严格时限、常态调度,有效推进一体化管理进度和深度;惠安县开展“总院+分院+村所”的“结对帮扶”工作,医院1名医师与1名乡镇卫生院医师和1名村卫生所乡医结成帮扶对子,每周到卫生院坐诊、开展讲座……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千县工程’中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同质化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加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引进、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不断完善‘六个一体化’建设,构建更优更可持续运行的县域医共体格局。”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郭雅莹通讯员吕景佳周锦缎陈凤花徐珠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