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守护从不缺席一场不一样的禁毒日主题 [复制链接]

1#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kstejiao.com/

年前的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今天,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控制毒品最好的国家之一。
  当今社会的各种毒品,制造着无数人间悲剧的同时更侵蚀着社会的和谐的根基。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就丝毫不能松懈。
  在第34个国际禁毒日即将来临之际,贵阳市书漾读书会举办了一场以“守护从不缺席”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动。

主题读书会现场。

不忘初心传承销烟使命

“上周五,我们贵州省公安厅公开集中销毁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缴获的各类毒品公斤,其中,海洛因余公斤,合成毒品(冰毒、麻古、氯胺酮等)公斤,鸦片14公斤,罂粟籽(壳)公斤,其他毒品37公斤。这把火烧得大快人心……”
  话音未落,现场早已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讲话的是贵州省公安厅指挥中心新媒体科负责运行“贵州公安”新媒体平台的文艺编导王媚。
  年以来,贵州省全面推进禁毒“大扫除”专项行动,禁毒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现有吸毒人员数持续下降、外流贩毒被打击数持续下降、新增吸毒人员数持续下降、吸毒人员参与“两抢一盗”案件数持续下降、重点整治效果明显提升、禁毒脱贫效果明显提升、示范引领效果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四降四升”的良好成效。禁毒“大扫除”开展以来,全省破获毒品案件余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余人。

民警潘俊民现场给大家分享。

杨仁厚,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人生百艺好随身,吸毒嫖赌莫去亲。能使英雄为下贱,敢叫富贵作贱贫。招摇撞骗惹人恨,家境贫穷骨肉分。不然且看乡邻内,眼前亡败多少人。”这是杨仁厚的父亲在得知侄孙吸毒后,所作的诗,读书会上,杨仁厚与书友进行了分享,以此告诫大家远离毒品。
  “付出所有,倾尽全力,荡涤毒品,佑我华夏。”贵州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一级警督、四级高级警长王陆生以铿锵有力的十六字,表明了禁绝毒品的决心。

书友认真记录。

负重前行守护从不缺席

“查缉毒品等不得,不能因为我耽误了!”贵州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民警金筑,在“百城禁毒会战”专项行动中,带队前往剑河县开展公开查缉毒品专项行动时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此时,距离他儿子的婚礼,还有6天。
  在贵阳市三江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赵文昌的追悼会上,一个只有一岁零四个月大的小女孩在姑姑的怀抱中,身体斜向一边,用小手抚摸着一张黑框照片,天真地叫着:“爸爸、爸爸……”小女孩不会知道,照片是用来挂在灵堂上的。
  “第一次见到骆开敏,是年6月,那时他刚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作为贵州省五个代表之一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载誉而归。因工作性质,那篇报道上不能出现他的真名,只能用化名代替。年8月我再次见到他,是在他的追悼会上,这一次终于可以公开他的名字了,请记住他是盘州市禁毒大队副大队长,他叫骆开敏。”这是贵州日报记者在骆开敏追悼会上发的朋友圈。

贵阳市三江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张彬。

有人说,你看不见黑暗,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没有黑暗,是因为有人正在竭尽全力,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马金涛、骆开敏、金筑、赵文昌……这一个个名字都是那些替我们挡住了黑暗,负重前行的人。
  “这名吸毒人员毒瘾发作时劫持了自己的妻女……这个孩子丢丢,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吸毒母亲将孩子抵押给毒贩,丢丢备受虐待……因为毒品,这个孩子失去了自己的警察父亲……”。
  幻灯片里,每一张张照片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因毒品残害而触目惊心的故事。张彬,贵阳市三江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民警,这是他工作十年来,第一次从幕后走上台前分享禁毒。
  他说“禁毒工作说不辛苦那是骗人的,但看到这么多人支持、参与禁毒,感觉值得!愿天下无毒,守护从不缺席!”

活动现场的毒品展示。

吸毒父亲转变为优秀禁毒社工

为了儿子,他从一个吸毒者转变成一位优秀的禁毒社工;为了父亲,他成为一名兼职禁毒社工,一名禁毒志愿者。本次书漾读书会现场,来了这样一对“特殊”的父子。
  “大约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亲眼看着警察把父亲带走。那时的我什么都不懂,还以为父亲有事要出门,还异常天真地向父亲挥手道别,嘴里念念有词:再见,早点回来!”李某黔的儿子回忆道。
  李某黔曾是一名国内电影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在90年代初,拍过广告,开过歌厅。在事业有成时,他却沾染上了毒品。最终导致他家庭破裂,公司破产。因为吸毒,李某黔自叹未尽到过一天做父亲的义务,甚至还耽误了孩子。
  “他一心想当兵,本来全都合格了,个人政审也合格了,最终因为我有吸毒史,让他无法参军,影响了他一心报国的理想……”李某黔说道,当时虽心怀愧疚,却扛不住毒瘾,复吸后又再度被警察带走。

禁毒社工李某黔分享自己的故事。

为了帮助父亲戒断毒瘾,还在读大学的儿子每晚到影院兼职放映电影,赚到的工资都拿给了父亲,并鼓励他戒断毒瘾,回归社会。
  “当时,我不知路在何方,但其实儿子已经为我准备好了。”李某黔说,儿子学习了心理师、社会工作师,时常找我谈心,竭尽一切帮我走出阴霾。
  后来也是在儿子的介绍下,李某黔进入了在贵阳市禁毒办指导下,专门为吸毒人员提供帮助的社会公益组织——贵阳市阳光启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为了一名禁毒志愿者。深受毒品侵害20年的李某黔,走出这个阴霾,彻底告别了昨天。
  在儿子和贵阳市阳光启航服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蔡清以及贵阳市各级禁毒部门的共同帮助下,如今的李某黔已然与过去判若两人。他不但搭建了戒毒人员结业帮扶平台,帮助五十多名戒毒康复人员成功就业,还通过广泛的禁毒宣传、禁毒教育让更多人了解毒品危害,远离毒品风险,事迹得到中国禁毒报的刊登,还获得了贵州省戒毒管理局颁发的禁毒戒毒公益大使荣誉称号。
  “作为一个父亲,在父亲节,我要向儿子说一声‘谢谢!’”现场,李某黔深深地向儿子鞠了一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龙蓓

编辑严瓯

编审干江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