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68岁
心肌梗死
哈尔滨医院
患者入院后,给予输注瓜蒌皮注射液、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泮托拉唑等,同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等治疗。
5天,1月后门诊复查。
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一、初识患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脑血管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心肌梗死患者也越来越多。我曾在急诊遇到这样一位老年男性,患者表情焦虑,平卧在急诊床上,通过询问病情,得知患者6个小时前开始出现胸痛症状,主要位于胸骨的中下段,像火烧灼一样疼痛,疼痛症状持续了约半个小时,同时还存在胸闷、出汗等情况,坐下休息,症状也无明显改善,医院就诊。
我为患者进行相关体格检查,检查心脏和肺部均未见明显异常。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我初步诊断患者为胸痛原因待查,考虑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所致。
二、治疗过程
患者入院后,为明确胸痛是否为心肌梗死所致,我立即给患者完善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为V1-V3导联ST段抬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立即抽血化验心肌肌钙蛋白I,化验结果为.20pg/ml,数值明显高于正常,肌钙蛋白I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升高一般见于心力衰竭、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
因为患者存在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化验心肌肌钙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结合心电图上V1-V3导联ST段抬高,患者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前间壁诊断明确。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立即在局部麻醉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造影过程中发现右冠状动脉全程钙化,近段起始70-90%弥漫性狭窄,造影结果为冠脉多支病变,在放入支架的过程中,反复多次尝试仍无法将支架送到病变部位,考虑到患者心功能减退,旋磨风险高,旋磨碎屑无法代谢,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改为药物强化治疗。
我给予患者输注瓜蒌皮注射液、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改善患者症状,输注泮托拉唑抑酸保护胃部黏膜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定斑块、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三、患者在治疗中注意事项
1、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
3、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多进食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四、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输注瓜蒌皮注射液、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泮托拉唑等,同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等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监测血压波动在-/70-85mmHg,脉搏波动在55-70次/分。
反复叮嘱患者院外继续规律服用药物,不可随意自行停药,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医院门诊进行复查。
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因患者抽烟,嘱患者戒烟,并尽量少吸二手烟。
2、患者体型肥胖,日常生活中注意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减轻心脏负担。
3、注意定期门诊复查,出现胸痛等不适时立即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医院就诊。
六、医生感悟
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指的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发生堵塞,不能为心肌供应血液,导致心肌发生坏死。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表现可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梗死的诱因有很多,常见的有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便秘、暴饮暴食等。
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多种临床症状,最常见也是最典型的症状为胸痛,一般胸痛程度比较重,持续时间长,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重,所以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治疗可以尽可能的挽救濒死的心肌,减少心肌损伤,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所以当怀疑自己患有心肌梗死时,应在最医院进行诊治。
我们这位老年患者体型肥胖,有长期吸烟史和心血管病家族史,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预防或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因老年患者自身疾病的原因,无法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只能选择保守治疗,但因保守治疗后仍有可能复发,所以院外应积极进行二级预防,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调制稳定斑块、扩张冠脉等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