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家助力祛除白癜风 http://www.jk100f.com/本文作者为医院麻醉科林培容、邵燕斌、张东亚,本文已发表在《麻醉学大查房》年第3期上。
1.病例摘要
患儿男,2岁9个月,89cm,12.0kg。主因“发现心脏杂音2年余”入院。入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闭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Glenn术)。既往史:患儿出生后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根据当地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闭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患儿重度紫绀貌,杵状指(趾),生长发育差;随着年龄增长,患儿青紫加重,活动、哭闹后更为明显,无严重缺氧发作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次/min,呼吸35次/min。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第2肋间可闻及第二心音(S2)分裂,心律齐;腹部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未吸氧)示:左上肢SpO%,右上肢SpO%,左下肢SpO%,右下肢SpO%。四肢血压(BP)测定示:左上肢BP95/60mmHg(1mmHg=0.kPa),右上肢BP93/56mmHg,左下肢BP/75mmHg,右下肢BP/78mmHg。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1.96×/L,红细胞(RBC)8.67×/L,血红蛋白(Hb)g/L,红细胞比容(Hct)62.6%。术前动脉血气分析示:pH7.3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6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32.9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57.4%,碱剩余(BE)-4.1mmol/L,乳酸(Lac)3.0mmol/L。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19.7s,凝血酶原活动度(PTR)44%,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7,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59.0s。心电图(ECG)示:心率(HR)次/min,心律齐,右心室房肥厚,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厚。胸部正侧位片示:两侧胸廓对称,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双肺未见明确渗出性病灶,肺门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纵隔及气管居中,心影增大,心前后间隙变窄,心胸比率为0.58,双膈肌光滑,双肋膈角锐利。超声心动图(图1)示:①心脏位于左侧胸腔,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左心房室及右心室房增大,严重右心室发育不良。②主动脉与肺动脉呈包绕关系。肺动脉瓣环12mm,主肺动脉及左(8mm)右(8mm)肺动脉发育可。③室间隔近十字交叉处可见回声失落3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见左向右分流,CW测最大流速3.7m/s,压差(PG)53mmHg。房间隔上段近上腔静脉入口处可见回声失落11.0mm,CDFI显示右向左分流。④左侧房室瓣为二尖瓣结构,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瓣及瓣膜结构开放可,余各瓣膜未见明显异常。CDFI示余瓣膜未见明显反流。⑤主动脉弓左弓左降。为缓解缺氧,促进患儿生长发育,首先进行一个半心室矫治,即在非体外循环下行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双向Glenn术),为后期施行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做准备。
2.麻醉管理
2.1术前评估
2.1.1实际麻醉术前评估
对于合并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术前访视不可避免。探视除详细地了解患儿的病例外,应重点注意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全身状态和活动耐力,同时应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畸形,如唇鄂裂、生殖器官畸形等,特别是气管畸形。对于四肢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不一致者,应特别注意是否合并主动脉弓畸形等。对于出现紫绀的患儿,应注意紫绀的程度、是否有缺氧发作和发作的频率,及紫绀程度和畸形严重程度、Hb浓度和侧支循环情况是否一致等。若发现肺血少本应为严重紫绀的患儿,而临床上紫绀程度与畸形严重程度不符,除可能存在粗大的动脉导管外,还有可能合并严重贫血或侧支循环丰富。
本例患儿所患的三尖瓣闭锁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小,体重轻,随着年龄增长,青紫加重,杵状指(趾)明显,SpO%~67%,活动能力受限,心功能分级为Ⅲ级。
手术方式为非体外循环下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Glenn术),预计麻醉和手术时间为4h。
围术期可能出现的事件包括:低氧血症、低血压、酸中*、心律失常、腔静脉引流受阻、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等。
2.1.2术前评估分析
三尖瓣闭锁的病理特征为三尖瓣瓣口闭锁,房间隔存在交通口,室间隔缺损,出现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发育不良。三尖瓣闭锁时,右心房与右心室不直接沟通,左心房则通过二尖瓣与左心室连接。右心室房内见不到三尖瓣瓣膜组织和三尖瓣瓣孔。右心室房底部、原三尖瓣所在部位被肌性组织、薄膜状组织等所替代。近30%的病例存在大动脉转位(主动脉起自发育不良的右心室)。
由于三尖瓣闭锁,导致从右心房到右心室的血流受阻,因此,体循环静脉血必须通过开放的卵圆孔或房间隔缺损进入左心房(右向左分流)。由于容量负荷增加,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肺血流依赖于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的存在。在大动脉位置关系正常的条件下,血流通过室间隔缺损进入发育不良的右心室,然后进入肺动脉维持肺血流。室间隔缺损较大且肺动脉瓣无狭窄时,肺血流并不受限;存在的肺动脉瓣狭窄或室间隔缺损较小时,肺血流往往较少。对于年龄小于2岁,肺动脉压力不高者,可行双向Glenn术进行一个半心室矫治(图2);对于2岁以上者,可行全腔或Fontan手术(图3)。如肺动脉发育差,应行体-肺分流术,增加肺血,促进肺血管发育;对于肺血多、肺动脉压力超过20mmHg的患儿,应先行肺动脉环缩术(Banding术),再考虑行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对于心室功能较差的患儿,可考虑心脏移植。
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Glenn术)是将上腔静脉和(或)左上腔静脉的体静脉回流血分流到两肺,以增加肺血流量,缓解缺氧的一种姑息性手术。主要步骤是将上腔静脉在近右心室房交界处上方离断,近心端缝闭,远心端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如为左上腔静脉,则与左肺动脉吻合)。这种分流手术的前提是,肺动脉压力不能高于20mmHg。这种分流手术使上腔静脉(上半身约相当于1/3的体循环静脉血)的血液在低压下直接进入肺动脉进行氧合,使原来右向左分流的血液量减少,通过提高有效的肺血流量而增加体循环动脉血氧饱和度,同时改善肺血管发育,减轻心室负荷,改善心室的几何构型。一般双向Glenn术后,可使全身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提高10%以上。
因各种原因限制,术前通过直接测量获取患儿肺动脉压力的数值存在一定的困难,通常需要开胸后进行直接测量以获取肺动脉压力,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术式。而麻醉深度、呼吸管理和手术刺激等,均可直接影响肺动脉压力的测量值,从而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效果。
根据患儿的基本情况、紫绀程度、麻醉和手术耐受情况,以及术者经验等,双向Glenn术既可在非体外循环下、也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麻醉医师管理要求高,压力大,但费用低,患儿恢复快,应进行常规准备以防术中出现意外情况。
2.1.3禁食
禁饮、禁食时间过长有引起患儿脱水、出现代谢性中*的危险,应根据麻醉诱导前需要空腹的时间来确定何时开始禁饮、禁食。以年龄为基础的标准禁食时间应根据不同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例患儿的Hbg/L,一般而言,发绀患儿因红细胞增多(特别是Hct>60%者)、脱水使得患儿的血液黏滞性增加,发生脑、肾栓塞的危险增加,甚至导致缺氧发作。手术前一日,如果可能最好开放一浅静脉,除补充液体外,以备急需和方便进行麻醉诱导。对于这类患儿,若Hb正常,即诊断为贫血,一般其全身状态、身体发育和心脏功能均较差,麻醉管理的难度较大。对于婴幼儿或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禁食母乳、牛奶和固体食物4~6h,术前2~4h可喂糖水。小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建议见表1。
2.1.4术前用药
合适的术前用药可以减少小儿与父母分离时的焦虑紧张,应尽量避免不良刺激(如肌注)引起的不良生理反应。术前用药选择通常以小儿的年龄和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类型、药物治疗情况和用药习惯等为基础。对于5岁以下或全身条件较差的小儿,可免去术前用药,改为手术室内基础麻醉。
2.1.5设备和药物准备
常规准备麻醉机、监测设备、全麻药物、气管内插管物品和负压吸引设备。婴幼儿应备有微量输液泵,以精确控制液体出入量。对于发绀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我们在常规麻醉诱导后给予一组5%葡萄糖和5%碳酸氢钠混合液,有助于防止因禁食引起的低血糖和酸中*。术前将手术室温度预热至28℃左右,同时使用变温毯和暖风机等保温措施,以避免低温对患儿末梢循环、肺血管床和心肌产生有害作用。
预先准备好麻醉药物和抢救药物。抢救药物包括葡萄糖酸钙、山莨菪碱、去氧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麻*碱、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持续输注的药物浓度在满足剂量范围较宽的同时,还要保证液体不会过量。
2.2术中管理
2.2.1实际麻醉术中管理
患儿选择基础麻醉+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管理的核心是避免全身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麻醉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是肺动脉压力的控制。控制肺动脉压力的目的为,改善肺血流,增加氧合动脉血量。对于肺血少的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闭锁和肺动脉闭锁等,肺血管发育不良,肺血管阻力(PVR)高,麻醉管理应设法避免任何因素引起PVR进一步升高。但是,开胸后,麻醉管理应注意避免各种因素导致的肺动脉压力过度偏离实际值,以保证术者获取的肺动脉压力真实可靠,以免术者错误判断肺动脉压力,导致术式选择失误,对肺动脉压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患儿尤为如此。手术过程中若全身动脉血氧饱和度难以维持,应立即建立体外循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对于心脏功能和全身状态较差者,建议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不要尝试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操作,以免引起心脏功能和内环境进一步恶化。术后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肺动脉压力,因为肺动脉压力出现任何轻微波动,均会直接影响上腔静脉回流到肺动脉的血量,从而影响全身动脉血氧饱和度。另外,应同时建立上、下腔静脉通路,以备术后监测和循环管理。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后,上腔静脉压力反映肺动脉压力,下腔静脉压力反映通常意义上的中心静脉压(CVP)。上腔静脉失去心脏泵血功能后,上腔静脉、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循环时间必然延长,特别是肺动脉压力相对较高的患儿。因此,术后通过下腔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避开相对高压的上腔静脉,效果较好。下腔静脉通路建立后,应根据患儿的情况,准备术后可能要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术后上腔静脉的血液分流到肺内,体循环容量缺乏,应注意进行补充,防止血压降低引起全身灌注不足。
2.2.1.1麻醉诱导
患儿入室后,因有一组外周静脉通路,给予氯胺酮25mg+阿托品0.2mg,入室时若无静脉通路可肌注氯胺酮5~7mg/kg。待其入睡后迅速监测5导联ECG、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面罩吸氧,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此时HR次/min,SpO%。同时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建立直接动脉内测压。麻醉诱导前患儿动脉血压(ABP)85/50mmHg,SpO%,呼吸25次/min,BIS62。静脉给予咪达唑仑1.0mg,舒芬太尼15μg,维库溴铵1.5mg行麻醉诱导,应用F5.0气管导管经鼻气管内插管,深度15cm。紫绀患儿的凝血功能多异常且侧支循环丰富,容易引起出血,且不易凝血,气管插管特别是经鼻插管时应予以注意。诱导完成后,ABP78/45mmHg,HR次/min,SpO%,BIS60。经患儿右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置入5.5F三腔静脉导管,深度5.5cm;同时经左股静脉置入5F双腔静脉导管,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监测上、下腔CVP。术中切断上腔静脉与肺动脉进行吻合,注意上腔静脉导管置入不宜过深,以免术者将导管切断和/或导管远端脱落误入心腔。对于小体重患儿,经股静脉置入5F双腔静脉导管,术后可能引起该侧肢体静脉回流障碍。麻醉机呼吸参数设置如下:潮气量(VT)mL/kg,频率30次/min,吸呼时间比(I:E)为1:1.5,流量1L/min,吸入氧浓度(FiO2)60%。维持正常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注意避免潮气量过低或过高。正常成人的VT一般为12~15mL/kg。
2.2.1.2术中麻醉维持
三尖瓣闭锁和肺动脉闭锁一个半心室矫治行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双向Glenn术)麻醉管理的核心是围术期维持全身动脉血氧饱和度[1]。血红蛋白浓度、麻醉深度、呼吸管理、液体管理和手术操作等,通过影响肺内血量、心内分流和全身氧耗等影响全身动脉血氧饱和度。操作和麻醉过浅等引起PVR升高,往往导致肺血流量锐减,会引起严重低血氧且持续时间较长。麻醉深度不足、全身耗氧量增加、血压低、全身供血供氧不足,均会导致回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因心内分流等会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进一步降低。出血除引起容量不足外,还可引起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二者共同加重低血氧。呼吸管理应该避免任何能够引起肺内阻力升高的方式和因素,增加FiO2一般对缓解低血氧没有帮助[2]。肺血减少时,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首先降低,在呼吸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回升,说明肺血流增加,低血氧改善,全身动脉氧饱和度也会逐渐回升。一旦出现低血氧,往往很快出现代谢性酸中*,应该注意纠正,否则会影响心功能。因此,在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的前提下,应密切观察全身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情况恶化。
根据CVP监测结果,经外周静脉以较快的速率给予5%葡萄糖液30mL+5%碳酸氢钠20mL,继续以50mL/h的速率给予胶体液、血浆等,维持CVP介于6~8mmHg。切皮前,给予抗生素头孢呋辛钠(明可欣)0.g,舒芬太尼15μg,咪达唑仑1.0mg,维库溴铵1.0mg,麻醉维持予1%~1.5%异氟烷吸入。维持ABP介于70~90/40~50mmHg,HR次/min以上,SpO%~81%,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24~30mmHg,BIS介于40~60之间,上腔CVP6~7mmHg。手术开始后,经股静脉泵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5μg·kg-1·min-1,维持BP介于65~80/35~45mmHg,HR~次/min。术中观察到患儿的两大动脉位置正常,主肺动脉直径约12mm,右肺动脉直径约8mm,左肺动脉直径约8mm,右心室发育不良,测得肺动脉平均压为8mmHg。给予肝素U/kg,术中定期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在s以上。阻断右上腔静脉后,上腔CVP为26mmHg,取头高位,调整呼吸参数,使得过度通气,维持PaCO2介于30~35mmHg,补充5%碳酸氢钠调整酸中*,并给予呋塞米5mg减轻上腔静脉阻断引发的上半身和脑部水肿。上腔静脉插管时可能出现出血,甚至插管失败,应密切观察术者的操作,并准备足够的血液,建立通路。肺动脉端吻合完毕开放后,应密切观察BP、HR、上腔静脉压[肺动脉压(PAP)]、下腔中心静脉压(CVP)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对于累及左上腔静脉者,若左、右上腔静脉间存在交通,可直接结扎左上腔静脉;若没有交通,一般应行左侧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开放吻合后,上腔CVP(即PAP)17mmHg,下腔CVP6mmHg,SpO2上升至93%;经下腔静脉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1.5),加快输注血浆、林格氏液,维持PAP在15mmHg以上,下腔CVP8mmHg,逐渐停止泵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患儿BP85/45mmHg,HR由次/min降至次/min,SpO%。动脉血气分析示:pH7.,PaCO.1mmHg,PaOmmHg,SaO2%98.7%,Hbg/L,Hct42.2%,BE-1.0mmol/L,葡萄糖消耗量(cGlu)mg/dL,Lac1.4mmol/L。手术历时4h,共输入液体mL,血浆mL,出血量mL,尿量mL,止血充分,关胸顺利,安全送返重症监护室(ICU)。
2.2.2术中麻醉管理分析
2.2.2.1术中监测
2.2.2.2维持心功能稳定
2.2.2.3维持低状态肺血管阻力
2.2.2.4重视脑保护
2.2.2.5保温
2.2.2.6加强血液保护
2.2.3本例患儿的术中麻醉管理实践总结
2.3术后管理
2.3.1实际术后管理
2.3.2术后管理分析
2.3.3本例患儿的术后管理实践总结
(此处内容略,具体请见全文)
(《麻醉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