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行 [复制链接]

1#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在本公号留言删除!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4(05):-

作者:张惠玲,郑坚奕,翁秀红,朱桂平,余星

单位:广东医院心血管内科

摘要

目的

总结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

方法

对3例因胸痛入院,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有左心室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充分的评估;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

结果

3例患者术后均无再发胸闷、胸痛,无并发症,康复出院。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左心室血栓形成是AMI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AMI,尤其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发生率最高,既往有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报道,左心室血栓发病率在20%~60%,近年随着再灌注治疗的开展,左心室血栓在AMI早期的发病率已经降低到10%~20%[1]。血栓脱落后主要可使体循环动脉栓塞,如脑梗死、肾梗死、肠系膜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2]。当前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临床上治疗AMI的重要措施,但是对于合并心室血栓的患者,需做好术前准备及做好术后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发生。年3月至年7月广东医院心内科收治了3例AMI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48~66岁,均为男性,2例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例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入院时平均基础心率为(74.2±5.0)次/min,平均收缩压为(±6.8)mmHg(1mmHg=0.kPa),平均舒张压为(78.2±10.7)mmHg,心功能分级2例为KillipⅠ级,1例为KillipⅡ级。超声心动图示术前左心房前后径平均值为(33.3±4.8)mm,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平均值为(42.0±3.0)mm,射血分数平均值为47.3%±5.6%,心指数平均值为(2.8±0.2)L/min/m2,超声心动图均见前壁级心尖部运动减弱,心尖部见血栓形成,附壁回声,考虑附壁血栓形成。

1.2术前准备及造影结果

术前患者均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等治疗。在介入导管室于局部麻醉下,由右桡动脉穿刺,予5F猪尾导管,使用碘海醇造影剂行冠脉造影,3例患者造影结果均提示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其中2例见前降支闭塞,另1例见前降支中段90%狭窄。3例患者均于前降支植入支架,支架术后复查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前降支远端支血管显影好,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术后穿刺口局部加压包扎,返回病房。患者基本资料见表1。

1.3结果

3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5±1.5)d,住院期间未发生脑梗死、肾梗死、肠系膜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无发生皮下出血、血尿、及消化道出血等出血事件。随访时间3个月到半年,2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出血及梗死事件,其中2例术后3个月再次入院行其他两支冠脉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术前复查超声心动图见心尖部血栓均已机化。另外1例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见心尖部血栓较前有所缩小。3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胸闷、胸痛等发生,但其中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有活动后气促表现。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本组3例病例均为AMI,病情危重,胸痛剧烈,且持续时间长,有濒死感,同时又合并心室心尖部血栓,手术危险性大。因而,患者思想负担重,如担心手术成功率,及血栓脱落等[3]。所以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强调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告知该手术对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术前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鼓励其与家属及其他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告知冠心病相关知识,患者术前心率、血压平稳,睡眠质量可,无需药物辅助。

2.2术前护理

按常规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如查血常规、血型、凝血时间,肾和肝功能,医嘱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并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必要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等。术前常规给予穿刺处皮肤准备,因考虑桡动脉通路不成功有行股动脉穿刺可能,予脐以下及双侧腹股沟区备皮。并开发静脉通道,给予患者术前宣教,告知患者穿刺部位,饮食无特殊禁忌,但建议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术前除常规准备手术包、导管、导丝等手术配件等,还有备用临时起搏器、除颤仪、呼吸球囊,所有仪器均处于备用状态。

2.3术后护理

本组中3例患者均为桡动脉穿刺通路,返回病房后,与导管室护士交接患者术中情况及穿刺部位情况。3例患者术前已经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术后定期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或皮下血肿情况发生。术后立即记录8导联心电图,常规心电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患者在术中使用造影剂,术后给予患者适量补液有利于造影剂排出,避免造影剂肾病发生,给予静脉补液治疗,滴速控制在30滴/min,补液过程中监测患者心率。如患者突发心率增快,要及时明确原因,疑为液体入量过的应积极给予利尿治疗。本组3例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液体入量过多的情况。

2.4抗凝护理

3例患者行支架置入后给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均采用了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目前一般推荐术后3个月应用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患者栓塞及出血风险选择双联或者三联抗栓治疗[4-5]。抗凝期间告知患者服药期间要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定期观察患者有无穿刺处渗血,鼻腔及牙龈等部位有无出血情况。由于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嘱患者避免食用维生素K量含量较大的蔬菜如青菜、蕃茄、菜花、鲜豌豆、菠菜等,从而影响抗凝效果。如发生严重出血,一般可以注射维生素K对抗,同时做好输注血液的抢救治疗工作。

2.5出院宣教

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染、剧烈活动及情绪激动;应避免暴饮暴食,维持出入量平衡;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出院后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维持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在2.0~3.0,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了解血栓转归;使用抗凝药物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规律服药,定期随访,尚有冠脉残余病变未处理的,择期复诊,行残余狭窄病变介入治疗。

3

小结

AMI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病情常较危重,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期间的护理包含了多器官、多系统的综合管理。而且患者心功能较差,血栓有脱落、栓塞风险,需注意平衡栓塞及出血风险,选择合适的抗栓治疗方案。另外,术前、术后给予患者充分的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并发症,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略)

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