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以来,历城区彩石镇患者贾先生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从彩石镇卫生医院,全部抢救过程仅80分钟的新闻,正被诸多自媒体频频转载。
80分钟,即1小时20分钟。
如果是在交通拥堵的济南主城内,如果是患者在感觉不舒服之后,医院,离开家门之后的80分钟时间里,能把看病的事情推进到哪一步?挂号,就诊,做检查,等结果?
7月8日上午,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办公室主任、心内科副主任户克庆介绍说:“45岁突发急性心梗,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患者,病情往往特别严重,病程进展也特别快。与此同时,彩石卫生院首诊医生的判断非常准确,并且,非常果断地电话联系转诊,为患者转诊到胸痛中心之后的救治,奠定了无可替代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彩石卫生院的前期工作,患者怎么可能在60分钟之内,就从基层卫生院的急诊室转送到国家级胸痛中心的介入手术室?”
北斗导航系统显示,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镇卫生院,到拥有国家级胸痛中心的医院,最近的路线,距离为24公里。
由此而言,如果没有转诊体系内众多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结局不敢想象。
胸痛救治单元
“1+72”转诊体系随时创造奇迹
“比较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只要进了我们的手术室,从冠状动脉造影到植入支架、开通血管,一般情况下就是20分钟以内。”户克庆主任介绍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时间要求特别高,如果发病之后分钟还不能获得有效救治,患者的预后将会很不乐观,非死即残。
基于心脏病患者的急救现实,为完善济南市急性胸痛协同救治体系,扎实推进全市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年4月16日,由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济南市胸痛联盟、济南市胸痛中心质控中心、医院主办的年中国胸痛救治单元规范化建设项目,暨济南市胸痛救治单元工作部署会议在医院召开。济南市各区县卫健局负责胸痛救治单元工作的负责人,以及全市家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截止7月8日,已有72家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单位与医院“牵手”,共同打造出“1+72”的转诊体系。
正如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近年的临床实践所体现出的急救理念,救治单元建设能使广泛的基层医疗机构在更边远的地区接触患者,确保患者在发病的最短时间内接受最有效的诊疗,有效减少患者救治延误,并提高呼叫的比例,最大限度缩短胸痛患者心肌缺血总时间。
“我们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建设胸痛救治单元,首先遵循的还是就近原则,急性心梗患者的转诊,首先考虑的还是路程与时间问题。”户克庆主任介绍:“近期的急救实践表明,进入胸痛救治单元的急症患者,转诊到国家级胸痛中心的过程中都会顺畅,为开通血管赢得了时间。特别是几家距离济南主城区比较远的胸痛救治单元,最终的救治效果让患者家属都感到是个奇迹,急救范围辐射至济南与泰安交界处的长清区万德卫生院。”
“病人未到,信息先到”
医院及时联动最重要
让时间再回到7月2日傍晚6点10分,45岁的贾先生到济南市历城区彩石镇卫生院就诊,自述胸部疼痛1小时并持续加重。首诊的内科主任尹立弟医生在为患者实施检查和氧气吸入、平卧等处置的同时,立即电话联系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并将心电图发送给户克庆主任,呼叫急救车准备转运。
“胸痛救治单元建的核心,医院首诊医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户克庆主任介绍说:“彩石卫生院的尹主任在获得我的回复后,立即按我的要求进行抢救,用药,卫生院的宋延朋院长组织转运,保证了转诊过程中,卫生院医护人员通过给氧、给药等措施,积极维持、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并及时将患者的抽血化验、心电图检查以及身份证等身份信息、检查结果,上传到医院胸痛中心心内科医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