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可以说是疾病中非常重的一种,“心血管王医生”提醒,心梗其实有三次报警,就看大家有没有听到“报警声”。
心梗有三次报警,发现任何一次都能救命!
第一次报警:无声的报警
如果生活不够健康,就容易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近,离冠心病越来越近。这是第一次报警,但这次报警,不是那么声势浩大,而是潜移默化的在报警:长期抽烟酗酒,久坐不运动,肥胖,不健康饮食,熬夜压力大。如果这些习惯越多,那么说明得冠心病的风险越高,所以一定要尽快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如果父母在55岁之前得过心肌梗死或放过支架打过桥,也需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述这些人都应定期查查血压、血糖、血脂,如果发现三高一定积极正规控制,并长期监测。所以有家族史、高危因素、三高等,是心梗第一次报警,这次报警很友善,不会造成很大伤害,只要足够重视,就不会发生心梗。但如果若无其事,心血管狭窄就可能进一步加重,甚至发展为冠心病,甚至发展为心肌梗死。
第二次报警:
明知三高不控制
或已知冠心病而未正规治疗
有很多人明知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但是却从不在意。殊不知,三高会导致血管垃圾加速增加,进而导致心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或者已经确诊了冠心病,不按照正规的方案治疗,甚至选择什么保健品来治疗冠心病。最终会导致冠心病加重,甚至形成血栓,引起冠心病。所以,要主动的测量血压、血糖、血脂;三高不控制就是心梗早期的报警;冠心病不正规治疗,就是心梗在报警。
第三次报警:反复发作心绞痛
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心绞痛,每一次心绞痛都可能是心肌梗死最后一次报警!
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错过了一次次报警,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发生,甚至导致有人死亡呢?原因可能在于,有些心梗症状,被患者忽视了。就好比上面的患者,最近心脏报警了好多次,可是他一直以为是后背疼痛,根本不觉得是心脏病,医院看病。记住,要重视心梗的“报警声”,一旦出现心梗征兆立即拨打!抢救心梗这样突发的凶险疾病,时间就是生命。
心肌梗死抢救的*金时间就是发病后那短短的一小时,而有些错误的抢救方法,不仅不能救命,反而更会要命。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心梗发作时的四个“千万不能做”,和四个“一定要做”。
突发心梗牢记“四不要”
01
医院
这可能是最普遍同时也是最错误最危险的做法了,医院是好事,但是医院,就是要命的事。
第一,去医院路上、自己挂号、检查,这医院都很折腾人,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第二,如果没有人陪在身边,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很可能错失最好的抢救时机。
怀疑自己心梗发作,医院。这种情况下,任何轻微的活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也许前一秒还没事,后一秒就倒下了。
02
千万不能擅自服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治疗心绞痛的药,但给心梗患者服用则要慎重。
这个药可以使全身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
因此,对于血压偏低的急性心梗患者来说,服用硝酸甘油就是一大禁忌,它会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增加休克的发生风险。
即使血压正常,含服硝酸甘油时也要躺下,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摔倒。
03
千万不能盲目喝水
有人说,一旦心梗发生,马上扶患者起来喝点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缓解症状。
且不说这种做法对于一个生命体征正常的患者也没什么好处,对于一个已经发生休克,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来说,反而更会因此要了命。
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不清,喝水很容易导致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这对心梗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
另外,如果心梗患者一次喝下太多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更是给不健全的心脏增加难以承受的额外负担。
04
千万不能擅自做心肺复苏
还有人说,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不是一定不能用,而是要先判断情况。这种急救方法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了呼吸和心跳。
对于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人来说,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说了这么多,有人就会问,既然这不能做那不能做,那心梗发作时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患者痛苦,坐等救护车到达?
当然不是。
说完了四个“千万不能做”,接下来就说说四个“一定要做”,患者和家属一定要谨记以下四点。
突发心梗,牢记“四必须”!
如果患者突发心梗,那么一定要做这些:
01
一定要停止活动
怀疑心梗发作,患者要立即停止活动,而且是任何活动。立即就地休息,避免外界干扰。
心梗发作,着急慌乱是人之常情,但是为了患者病情稳定,大家还是要第一时间保持冷静。
02
一定要拨打
与此同时,家属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务人员到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比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帮助医生了解情况。
03
一定要保持呼吸通畅
停止活动后,要尽力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若患者有缺氧指征的话,可以进行吸氧,这样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控制或缩小梗死面积。
如果患者已经昏迷了,要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倾斜,及时清除嘴里和鼻子里的分泌物。
04
一定要舒缓心情
紧张对抢救没有任何帮助,家属自己首先不要过分慌张,别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给患者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要记得陪着患者,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
来源:健康成都官微
大侠,文章看完了,给大伙说点什么
点“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免责声明:《蓝色微刊》旨在分享更多资讯给读者,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鸣谢!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