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肌梗死后静脉注射受体阻滞剂,再进行口 [复制链接]

1#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死急性期和长期治疗期间的死亡率。

已发现在梗塞后12至24小时内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然后进行口服治疗,可将梗塞第一周内的死亡率降低约13%。研究表明,最显着的减少(25%)发生在梗塞后的前两天。

在心肌梗死后数天至数周内开始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并持续治疗数月至三年,可将总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率降低约20%至30%。

无论患者的年龄或性别、心肌梗死位置和初始心率,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存在与否,均会产生益处。然而,在高危患者中观察到的益处最大,包括老年人和大面积前壁梗死、心律失常或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

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不足

各种研究的结果表明,心肌梗死后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严重不足,只有20%到50%的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了这些药物。

较低的β受体阻滞剂使用可能与某些可能被认为是β受体阻滞剂相对禁忌症的特征有关。

在一项针对心肌梗死的Medicare患者的研究中,80%的患者患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包括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病、传导障碍和低血压,这在理论上可以解释未开出β受体阻滞剂的原因。

然而,研究表明,患有此类合并症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风险降低通常等于或大于无这些疾病患者的风险降低,部分原因是高危人群的基线死亡率更高。风险患者。

因此,在高危患者(例如老年人和心力衰竭或糖尿病患者)中,必须接受治疗以预防一种不良结果的患者人数低于其他患者。

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

尽管普遍认为与其他心脏药物相比,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可能会感觉更糟或生活质量下降。

在近4,名患者的β受体阻断剂心脏病发作试验(BHAT)中,服用普萘洛尔的患者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疲倦、睡眠障碍和阳痿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没有显着差异。

在对90项心绞痛对比研究的荟萃分析中,发现β受体阻滞剂与钙拮抗剂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对高血压试验中生活质量指标的综合评估发现,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与幸福水平相关,与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的幸福水平相似。

虽然心肌梗死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几乎没有绝对禁忌症。

Notice

我们建了一个全国健康呵护群

专业答疑,病患交流

可选对应的疾病进群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