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是否曾听到这样的故事:患者因为胸痛来门诊,在听到医生要求立即住院的情况下,因为某些原因拒绝住院,不幸晕倒在回去的路上。故事的真实性与来源我们无法探究,但是我们对于胸痛这件事的重视要确实需要提高,重视自己。在临床上,感觉胸痛有很多原因,疼痛的性质也各有区别,其中心梗是其中最严重的病因之一,甚至会威胁到生命。那么我们如何判断我们胸痛的严重程度,是否已经发生心梗?当我们医院时,我们需要做哪些检查以及我们如何查看我们的检查单和理解其中检查项目的作用呢?
胸痛与心梗
胸痛是一种常见疾病,感觉到闷痛,刺痛,烧灼痛,紧缩和压榨感等;其中发生致死性胸痛患者在发病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即可导致死亡,所以要及时的进行诊断并进行治疗,避免误诊和漏诊。胸痛病因复杂,危及生命的致命性胸痛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其中最严重且最常见的疾病是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医院进治。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冠状动脉是贴附在心脏上为心脏活动供血的血管,当冠状动脉因为高血脂等原因导致管道“堵了”、“窄了”等,心脏血供减少或者没有血供时,心脏会因为缺血而出现功能障碍,此时我们会感觉到不同程度的胸痛并伴随其他症状。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1.无症状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近年趋向于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不同分为两大类: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胸痛不等于心梗,心梗也不一定会胸痛。
胸痛病因复杂,包括致命性胸痛和非致命性胸痛。致命性心梗会危急生命,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在这些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但是也不能将胸痛等同心梗。同时有些心梗患者也不一定会表现胸痛。血管突然完全发生堵死是急性心梗,如果血管慢慢被%堵塞持续三个月以上,就是慢性闭塞性心梗。慢性心梗前期表现乏力,呼吸困难,心肌缺血表现为剧烈胸痛但是能自行缓解,牙痛,胃痛,咽部灼烧感。部分心梗患者是因为牙痛就医才发现这类特殊的心梗。
心肌梗死的误诊率在3%~5%,因此我们对于胸痛要提高紧惕,通过完善相关检查来诊断和排除心梗。
带你了解检查单
门诊一般的检查包括抽血化验,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后两者可以直接看结果报告。今天我们来看看化验单上面的检查项目各有什么意义!
当心肌因为冠状动脉“堵了”或者“变窄了而缺血坏死,大量的心肌细胞会因为没有氧气而坏死,细胞膜被破坏导致存在心肌细胞里面的某些特殊的蛋白质会跑到血液中,同时正常血液中不含这些特殊的蛋白质或者很少。根据这个原理,我们通过检测血中这些特殊的蛋白质的含量判断是否有心肌细胞死亡,这些蛋白质被称为心肌损伤标志物。
常用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参与肌肉细胞的收缩与舒张,肌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肌酸激酶同工酶参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
肌钙蛋白:特异性最高的指标,心梗发生10-14天后才恢复到正常水平。
肌红蛋白:最早升高的指标,心梗发生2小时后升高,十分敏感,但是特异性不强,剧烈运动肌红蛋白也会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的程度可以判断梗死的范围大小;心梗发生3-4天就可恢复正常,方便判断是否有二次梗死。
除此之外,血中D-二聚体浓度可作为急性肺栓塞的筛查指标。
D-二聚体(D-Dimer)是机体保护机制下溶解血栓过程产生的降解产物,为血栓曾经产生的特异性标志物。如果指标正常,可以基本排除急性肺栓塞。
在门诊常规检查心肌缺血坏死中,我们主要是查看以上指标,再根据心电图的结果判断是否有发生心梗的危险因素存在。近些年,多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如缺血修饰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对于生活中感觉胸痛无法缓解或者反复发作,我们应该及时就近就医,听从医生建议,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致命性胸痛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内科学
2.急性冠脉综合症综合症急诊快速诊治指南
主办单位: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医院
作者:郑文斌
初审:蔡国义
审核:杨震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