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持续高温,这两天温度有所下降,但是不要掉以轻心,三伏天末伏即将到来,温度又将持续升高,容易引发心梗或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危害生命。
天气炎热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1、血液流速变快
高温会导致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会比平时增加3-5倍,让流到大脑和心脏的血液受阻变缓,增加心脏的工作量。此外,高温下,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危险。
2、血压波动
天气炎热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血流冲击血管内已经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血栓,进而堵塞供应大脑或心脏的血管,从而增加中风或者心梗发病的风险。
3.血液变“黏”
高温会导致汗液增加,人体水分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脱水,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缺血或血栓,诱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4.情绪烦躁
根据医学研究显示,高温天气容易导致心情烦躁、紧张、抑郁,随着这些症状的加重,猝死、心梗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5.头晕缺氧
夏天湿度高,但气压低,含氧量低。即使活动量和平时没有区别,也会感受到胸闷、气短、头晕,心血管疾病患者严重时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
夏季该如何保护心脑血管?
1、注意温差
如果空调比较低,室外温差太大,进门或出门时容易导致血管急速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
建议室内外的温差控制在8℃-10℃,室温控制在26℃左右,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
2、保证饮水量
夏季出汗较多,且体内的水分被大量蒸发,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变得黏稠,容易引发中风。
建议夏季每天饮水量一般不少于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也应该喝一杯水,如果半夜醒来也可以适当地补充点水,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预防血栓的形成。
3、清淡饮食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但最好坚持清淡的饮食,吃得太油或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建议饮食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另外,还要吃一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4、不要猛地用力
猛然用力,容易导致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堵在脑血管内引发中风。
建议在生活中不要“猛回头”,尤其是颈动脉狭窄或者有斑块的人;尽量减少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如突然起床、打篮球等,血压不稳的人需要格外注意。
5、晨练别太早
清晨人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压黏稠度上升,增加发病的风险。
上午4-10点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建议将锻炼时间改到晚饭过后,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群密集的地方。
高温天对大脑、心脏的威胁很大,建议按照以上提示保护好心脑血管,减少家人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