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八大特点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心脑血管病是我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是最常见的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首都医科医院流行病研究室赵冬教授最近率团队完成了一篇研究综述,总结了中国心脑血管病的八个流行病学特点,对未来我国做好疾病预防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负担大幅增加
赵冬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其快速持续增加,特别是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明显上升,是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流行重要特征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一级预防,以减少发病人数;增加急救和住院床位,以挽救急性期患者的生命;完善康复和二级预防体系,以降低大量存活患者复发、再住院和失能的风险。
2.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死亡率仍在国际上位于前列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死亡率仍接近国际平均水平的两倍。
赵冬表示,我国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主要由于医疗的可及性和医疗救治水平的改善,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也有提高。
但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年发布的《全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3.2%,知晓率却不及50%,治疗率为40.7%,控制率仅为15.3%。加强高血压的防治仍是进一步降低我国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策略。
3.主要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存在较大地区差异
数据显示,我国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较大地区差异。如黑龙江省人群缺血性心脏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是上海市人群的4.2倍;东北地区与华南地区相比,脑卒中发病率高2.4倍,死亡率高1.4倍。同时,不同地域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年,全国33个省级行*区中,缺血性心脏病在22个地区出现上升,其余11个出现下降,澳门、香港和北京地区的下降趋势最为显著。
赵冬教授认为,这与不同地区生活方式以及对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防治差异有关,如要扭转,须根据各地主要问题,制定针对性策略。
4.老龄心血管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根据预测,~年,我国65~84岁的老年急性冠心病患者数量将大幅增加。这种变化带来的不仅是老龄病人就诊数量的增加,还有更多挑战。
首先是老龄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措施缺少充足的研究证据。其次,老年患者常常有多种共患疾病,而我们缺少共患多病的综合评估和治疗指南。治疗这些共患病有时会出现矛盾,混合服用多种慢病治疗药甚至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反应。赵冬说,老年人多病共治的需求很大,必须及早制定相关指南。最后,大量的心脑血管病老年患者,可能成为痴呆症的“后备*”。“多年前,大家预见到老龄化会使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患病率升高,社会负担加重。如果把这种负担比喻为‘狼’,我认为现在‘狼已经来了’。”赵冬说,“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原因不明,但高血压和已患的心血管病基本已确认是重要影响因素。”
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轻型卒中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目前的研究发现,较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加,但人们的知晓率仍停留在较低水平。比如,约2.3%的国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但仅16%的人知晓,4%的人接受了规范治疗。中国国家脑卒中注册研究发现,55%的TIA或轻型卒中患者发作后存在就诊延迟。近些年,公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的知晓率虽有提高,就诊患者数量也有增加,但整体重视度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扩大此类疾病的知晓率和早期规范治疗率。
6.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院外死亡率居高不下,院前急救不足
我国冠心病患者院外死亡率多年居高不下。研究显示,~年冠心病死亡患者72%死于院外,近医院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仅24.4%真正启动了心肺复苏,大部分患者失去了急救的“*金”时间。
赵冬告诉记者,很多院前急救的时间都耽误在了急救车到达之前。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症状的识别,缺少及时呼叫急救的意识,急救技能普及不足。她建议进一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发生急性胸痛后,就算不能确定是否心肌梗死,也要立即叫救护车,以防万一。
7.“三高”未诊、未治、未控制人群庞大,控血脂做得最差
“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其中,国人控制效果最差的是血脂。血脂异常且需要服药的高危人群中,仅5.5%在接受治疗,极高危患者中也只有14.5%进行了药物控制。赵冬解释说,相较于血压、血糖,血脂测定更易被忽略,尤其需要加强。而知晓率不足,已经成为未治、未控制人群庞大的主要因素。
8.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指标的改善与指南推荐差距较大
尽管社会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但诸如大量摄入含糖饮料和加工肉类、低体力活动等与心脑血管病危险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仍广泛流行。研究显示,与年相比,吸烟率和食盐摄入量有所降低,但远远不够。赵冬补充说,目前,我国在肥胖人群比例、居民每日活动强度、水果消费量等方面,与健康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值得庆幸的是,最近两三年,可乐、油炸方便面等的市场销量走低,这说明人们健康生活的意识已在提高。但赵冬说,为了更好地预防心血管疾病,还需将健康意识进一步落实到生活中。
赵冬强调,每个人年轻时就应尽量将所有可控危险因素纳入控制,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控制在一个理想水平,那么整个生命过程中,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能保持在极低水平,甚至减缓年龄增长造成的风险增加。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