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骄傲的宣言:
一部近代史,半部由湘人书就
在奔涌的岁月里,
是他们,
挺立起铮铮铁骨
那是赤子的告白:
些许苛刻,些许温柔
在留存的字里行间
是令我们感动的
湘人家书
重温开天辟地,再展铁骨柔情
夜静时分,逐字品读
陈赓与夫人傅涯“开国十大将”之一的陈赓,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十四岁时,陈赓就离开家乡,投身湘*。在多年的革命生涯,和后来的建设年代中,陈赓一直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给妻子写信。他与妻子傅涯曾经约定,只要外出,便要一地一信或半月一信。
年,87岁高龄的傅涯将陈赓十余年的日记集结出版,其中包括八封陈赓写给傅涯的书信。
在这位开国大将留下的家书中,有这样一段完整的故事:年3月,陈赓赴雨花台参观,触景生情,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信中不仅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对事业的勤,对战友的念,更自然流露出对那位曾经陪伴他经历烽火岁月的前妻的刻骨相思。
通过这几封信,我今天为大家品读陈赓这位痴情大将的故事。
傅涯,陈赓大将夫人北京西城区,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灵境胡同,其中一栋四合院里,住着陈赓将*的妻子,傅涯。
陈赓将*去世后,傅涯独自走过了49个年头,鸿雁那边,再也没有书信寄来。直到年,92岁的老人,在北京逝世。
亲爱的涯:这次在南京,曾乘暇去雨花台凭吊烈士,在许多陈列的照片中,发现了很多是我过去的老战友和难友,一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因此,想到我还活着,较之他们占了大便宜,如果我还不振作,如今有些疲惫感的话,那我太对不起他们了。您的庚年3月8日
这是年3月8日晚,陈赓写给妻子傅涯的一封家书。和妻子分离已半月有余,时任人民解放*副总参谋长的陈赓,一直在南京各*事部门检查工作。
这天上午,他和彭德怀、谭*一行,在视察完南京*区后,来到中华门外的雨花台烈士陵园。
因为盛产五彩斑斓的鹅卵石,以及一个“落花如雨”的传说,这座高约60米、长约米的山岗而得名“雨花台”。年至年这二十二年里,这座风景秀丽的山岗变成了屠杀共产*人的刑场,先后有上万名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他们中间,仅位有名有姓,知道籍贯和年龄的,更只有一百余人。
雨花台在一张照片前,陈赓驻足良久。照片上,是一张意气风发的年轻面孔,陈赓的湖南老乡,邓中夏。
年,陈赓和邓中夏一起被关在南京中央陆*监狱,5月,陈赓在宋庆龄的营救下出狱。邓中夏在是年10月,惨遭杀害。
忆往昔,这样熟悉的面孔还有很多很多,当着众人的面,这位叱咤沙场的将*,一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邓中夏年,共和国第一次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授衔授勋大典,陈赓被授予大将*衔。
当时,孩子们好奇地问父亲封了个什么将,这位戎马一生的大将*居然调侃说,自己不是什么上将、中将,而是个“辣椒酱”。他说,“因为我是湖南人!”
这是陈赓特有的幽默,也是他对荣誉、对名利的淡泊。
这天,回到驻地,陈赓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天晚上,他拿出信纸,给分离半个月的妻子傅涯写下开头的那封信。
陈赓这一年,陈赓已经54岁,他一直操心于创办哈尔滨*事工程学院,因为心绞痛频繁发作,常常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然而,他也在信中告诉妻子,“有时竟想早些言归,但我不能这样做。”如果“不振作”,“有些疲倦感”,那就太对不起牺牲的烈士了。
其实写信的这天,3月8日,对陈赓来说,尤为特殊。
这一天,是陈赓的第一任妻子,王根英的祭日。头天晚上,陈赓几乎一夜未眠。
在信中,他告诉傅涯:
“失眠又发作,只好恢复吃水药,吃水药后又可以每夜睡到6小时了,只是没有水药就不行。”
那一日,距离王根英牺牲已有整整18年了,当年火红的爱情记忆,依然鲜活如初。
陈赓与妻子傅涯年,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会上,一名来自上海的女代表王根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因为常常在上海组织工人运动,王根英已小有名气。
时任北伐*第二*特务营营长的陈赓,负责会场保卫工作,对王根英早有好感的他,决定利用这次机会表明心意。
会上,陈赓写了一张纸条请人递给王根英,“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陈赓。”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个性要强的王根英,毫不犹豫把纸条贴在了墙上,公开示众。
后来他又写了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王根英都把它们贴到了墙上。
周恩来得知后,找到陈赓,批评了他的追求方式,另一面又请邓颖超找王根英谈话。
陈赓的坚持,加上周恩来夫妇的调和与穿针引线,终于打动了王根英。会议结束后,他们在武汉举行了婚礼。
年,他们回到上海,陈赓在王根英的掩护下,在上海从事中央特科情报工作。两年后,儿子陈知非出生。
这是短暂而甜蜜的三年。
王根英与儿子陈知非随后,陈赓奔告别妻儿,奔赴鄂豫皖苏区,担任中国工农红*第四*第十三师三十八团团长。
年陈赓奔赴苏区,上海一别,陈知非再见到父亲已是14年后。这中间,他总是听姥姥和舅舅说,父亲又到哪了,父亲又打了什么胜仗了。
直到年,16岁的陈知非在小姨的带领下辗转来到山西阳城,才第一次见到父亲。
那天,一直等到天黑,陈赓才从战场上回来。
那天傍晚,很多人都来接陈知非。陈赓见到儿子,上下打量了好一番,蹦出来一句话,“你长得像你妈。你妈要是还活着,肯定要高兴死了。”
陈知非眼眶一热,但堵在喉咙的“爸爸”两个字,却始终没有叫出来。
当晚,陈赓与儿子睡在一个炕上,这是陈知非记忆中和父亲少有的亲密。
黑暗中,陈赓把儿子从头到脚摸了一遍,或是愧疚,或是担忧。
陈赓半开玩笑问十四年未曾见面的儿子,我死后你会哭吗?
陈知非老实回答说,我会哭。
陈赓告诉儿子,他长得像极了母亲王根英,只是小小年纪的陈知非并不能理解,此时父亲心中深深的遗憾。
陈赓“今日行程为里,骑兵连则为里。在临清与鲁西北特委谈约2小时至晚7时才赶到馆陶,马匹已感着疲劳不堪。到馆陶突遇根英,出我意外。”——年1月15日陈赓
这是陈赓日记上的一段话。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赓任八路*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开赴太行山区一带。
年底,王根英把儿子陈知非留在上海,也奔赴晋冀鲁豫抗日根椐地,担任干部学校*治指导员。
在馆陶,夫妻俩意外见面。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这一天,是年3月8日。
师供给部被敌人包围,王根英想起一个装有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等她去取出来时,在村口碰到了敌人,被机枪扫射……
当时,陈赓正率领三八六旅越平汉线西进。
当天下午,王根英牺牲的消息传到指挥部。
得知妻子牺牲消息,陈赓一把抡起电话机,就给砸了,然后一个人跑到很远的地方,一屁股坐着。
后来邓小平和陈锡联找到他,发现他坐在一棵大树底下发呆。
有多年写日记习惯的陈赓,当天在日记中只写了一句话:
“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短短的20个字,却力透纸背。
此后一个多月,他中断了日记的写作。
*埔*校旧址纪念馆在*埔*校博物馆,至今还陈列着一道蒋介石给陈赓写的批语:此生外形文弱,但性格稳重,能刻苦耐劳,可以带兵。
而毛泽东也曾对陈赓作出评价说,陈赓是个大将之才,今后可以独挡一面。
不过,在战场之外,陈赓却是一个浪漫而多情的人。
王根英牺牲后,陈赓立下誓言,三年不娶。
直到三年后,被他们爱情故事打动的傅涯,才走进了陈赓的生活。在他给傅涯的家书上,常常以“您的庚”结语,在阅读他的家书时,
风华绝代憨小二也总是被那些充满浓情的词句感动。每当接到家人来信,陈赓也欣喜若狂,如获至宝。一封家书往往要读上很多遍,他曾毫不掩饰地说,“人笑我痴,我却痛快。”
年3月16日,陈赓结束视察,由南京抵达上海。刚下汽车,陈赓就接到了傅涯的回信,身体上的疲累顿时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真是意外之财,此时也顾不得与迎接者寒暄,即拆函阅读,引得人家一场大笑。您真聪明,这样的做法给我安慰,就简直无法形容。”
陈赓的信中,频频提到思家心切:
“这几天总是想着您和儿女们,涯子的活泼天真时时绕着我的心灵,有时竟想早些言归。”
“我想您及儿女们已想得发慌,现在归心似箭。回家时小涯子大概已不认识爸爸了。”
在最后一封信里,陈赓告诉傅涯,自己因为服安眠药过了量,引起头晕,不小心摔了一跤。不过他没有告诉傅涯,那一跤,他摔断了三根肋骨,两天两夜疼得不能入睡。
从南京视察回来,陈赓身体愈发虚弱,年前往上海疗养。
这一年,陈知非的女儿出生,陈赓给她取名为陈怀申,意为怀念上海的那段岁月,怀念王根英。
陈赓一家人合影年3月16日凌晨,陈赓突发心肌梗塞,于上午8时45分在上海病逝。
这天,距离陈赓的58岁生日,只剩一天。
陈赓过世之后,傅涯亲自执笔,为王根英写了一篇纪实文章,《报国何计女儿身》,以慰将*遗愿。
陈赓是一个至情至性至真的人,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
陈毅元帅曾经这样形容他,说陈赓像一个玻璃杯,从里到外都是清楚的、透明的。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样一位叱咤沙场的将*,却有着最平实动容的情感,在残酷的环境中却充满着人性的力量。不论是*人还是丈夫,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精神所在。
陈赓大将陈赓,湖南湘乡人,年生,无产阶级革命家、*事家。
年加入中国共产*
年5月考入*埔*校第一期
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
年起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年7月,赴越南参加抗法援越战争
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年6月,筹办人民解放**事工程学院
年10月任人民解放*副总参谋长
年被授予大将*衔
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
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