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红网」
11月28日,医院完成了首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行室间隔封堵术,杨奶奶正是这场手术的主人公。两天后,患者杨奶奶渡过险关,从ICU回到了心血管内科普通病房。
11月初,67岁的杨奶奶因“胸闷痛3天”医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KillipIV级室间隔穿孔?”,由我院接入,绕行急诊科经绿色通道直接进导管室,急诊行冠脉造影术提示:冠心病三支病变(左前降支近中段%闭塞),急诊行前降支PCI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术后立即行床旁心脏彩超提示室间隔穿孔,最宽约18mm。伴持续心衰、心源性休克,需持续IABP及药物支持,择期行室间隔封堵术或者外科开胸室间隔修补术。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心脏急剧、长时间的供血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细胞严重而持久的缺血致部分心肌细胞坏死。而室间隔穿孔则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少见的致命性极高的严重机械性并发症,室间隔心肌因坏死变薄、扩张,在心腔血液压力冲击下破裂穿孔;其约占急性心肌梗死0.5~2%,常伴有持续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病情突然恶化,死亡率可达60%,若不早期手术治疗,预后极差。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则是室间隔穿孔手术治疗方式的一种,属心血管介入手术。应用封堵器材料,经皮导管输送至室间隔缺损部位,张开、固定封堵器伞盘以堵塞缺损,阻断血液分流,从而治疗室间隔缺损。手术属于局部麻醉,不需要开胸,常适用于室间隔穿孔面积不大,解剖适合,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多于心梗2周后进行。
杨奶奶心梗后并发室间隔穿孔,在持续药物治疗及机械装置辅助下,病情相对稳定,通过科内病例讨论及与家属交流诊疗方案,决定择期行室间隔封堵术。11月28日,医院心血管内科唐建*主任医师指导下,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科顺利完成局麻下的左心室造影术+室间隔穿孔封堵术,术中左心室造影见:前室间隔处约18mm缺损直径。术后复查心脏彩超:室间隔缺损处封堵器封堵,位置固定,少许残余分流,未影响房室瓣膜功能。术后转入ICU,11月30日转回普通病房并拔出IABP。
据悉,这是医院首次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行室间隔封堵手术,原因在于该类病例少见,且病情危重,缺少合宜的解剖及手术时机。此次手术的顺利进行,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技术实现新突破,目前,科室已开展冠脉造影术、PTCA、支架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等一系列介入治疗手术多年,今后还将不断开展前沿、复杂、高难度的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