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佛足迹”图像碑展示方案“难产”
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近日在发现一例唐代 佛足迹 图像碑后引发外界关注,不过,围绕如何向游客展示的方案迟迟不出炉。研究人员说,目前最大的担忧是自然风化。 这一 佛足迹 图像碑位于龙门石窟的东山擂鼓台。负责该项目的龙门石窟研究院的焦建辉9日在洛阳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他们是在对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围墙拆除时发现该碑的,该碑被砌于擂鼓台南洞后世补砌的护墙南角底部,支撑其上墙体。这也是龙门石窟首次发现 佛足迹 。 佛足迹 上刻的足迹足间距5厘米,足迹残长58厘米,前掌最宽处24厘米。石灰岩材质的该图像碑东面和南、北面东半砌于护墙内,出露诸面均以阴线刻出佛足迹图像,通体泛红。 等于说三面都是佛足迹,这在国内已经非常罕见。 焦建辉说,被压在墙角的一面尚不确定是文字或是佛足迹,如果是文字会对相关研究起到帮助。 作为佛教圣迹之一的 佛足迹 源自印度。史料记载,类似图像在唐朝颇为流行。而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焦建辉表示,目前他们采取的是原地保护的措施,但如何防止自然风化、最大限度地对外展示,还需要进一步论证。据介绍,龙门石窟的这一例 佛足迹 图像碑文,在其西面的表面多有风化漫漶;在其北面风化最为严重,图像漫漶几不可识。 包括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在内的中国三大石窟都曾遭遇自然风化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