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青年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顾金华
一台“不寻常”的剖宫产中,一场“踩红线、开绿灯”的生死接力……
“其实这样的急诊在平时并不少见,但疫情之下,孕产妇需要技术过硬的团队,也需要人文关怀。”复医院夏贤副主任说。当下,疫情防控还处于攻坚阶段,面对不可预知的紧急情况,医护人员除了全力保障母婴安全,还有“常常去安慰、去陪伴”的温暖守候。
==一台“不寻常”的剖宫产手术==
4月4日的夜晚,医院*浦院区急诊来了一位孕36周的孕妇芸芸(化名),她的到来让接诊医生朱梦晗马上紧张起来。
和一般的孕妇不同,芸芸不仅突然胎膜早破有早产临产,且伴有原发性高血压、超重、高龄等情况,另外她还存在双子宫、双宫颈的高危因素。此时,临产分娩对于芸芸和医生来说充满风险和挑战。
当晚羊水破后,芸芸被急诊转送到了*浦院区,但来的时候她并没有有效时间内的核酸报告。急诊医生赶紧引导芸芸做紧急核酸采样。
初步评估后,朱梦晗医生立即汇报当班主任夏贤副主任医师。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启动,医生边准备解痉降压治疗,边办理加急入院手续,负压手术室、病房同时准备,新生儿科、麻醉科也迅速到位。在和芸芸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医生决定启动紧急剖宫产手术流程。
因为疫情防控要求,家属暂时无法陪伴在孕妇身边,医生们一直耐心沟通,一路的陪伴也让芸芸放松平静不少。等到紧急核酸阴性报告出来后,负压手术室的团队早已“全副武装”严阵以待,手术由夏贤副主任医师和孙毅医生主刀。
对于芸芸来说,剖宫产最大的风险就是大出血和子宫裂伤,手术团队争分夺秒开始“应战”。
随着凌晨手术室里的一声响亮啼哭,一名重g的小公主诞生了。来不及松一口气,医生赶紧手工剥离胎盘,缩宫剂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三层无菌手套做手术,本就对精细的操作提出严峻的考验,但在这台“不寻常”的剖宫产中,医生们格外小心翼翼,在毫厘间仔细分离、结扎、止血、切开......尽一切可能避免大出血和子宫裂伤的发生。0:20伴随着最后一针缝合,手术顺利结束,全程出血仅毫升,所有人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在看到女儿的那一刻,经历了转运、急诊、手术的芸芸终于露出了初为人母的欣喜,一直焦急等待的家属在接到电话后,也终于安下心来。
“其实这样的急诊在平时并不少见,但疫情之下,孕产妇需要技术过硬的团队,也需要人文关怀。”夏贤副主任说。
==一场“踩红线、开绿灯”的生死接力==
4月3日凌晨3点,医院心内科接到一通来自医院ICU的电话。
陈先生夫妇从福建来到上海求医,由于疫情关系逗留上海无法回乡。53岁的陈先生独自一人照顾罹患恶性肿瘤的妻子一个多月,过度劳累和焦虑之下出现了剧烈胸痛,出冷汗的症状。医院的医生为他急查心电图,发现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是急性心梗中危险性较大的一种,需要马上做急诊介入手术,开通闭塞血管。
然而,医院医院,并不具备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条件和设备。而此时陈先生的胸痛症状越来越重,血压也出现了下降趋势,医生立即将陈先生收入ICU,给予药物处理的同时,联系了医院心内科。
但是,调度中心运力紧张。“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大不了我们自己带着抢救设备去接病人!”医院心内科主任王肖龙认为不能再耽搁了!戎靖枫、沈智杰医师第一时间准备好除颤仪,抢救药物推泵,安排好跟车护士,准备开私家车去医院接患者。
无独有偶,医院的ICU医生也作出了相同决定。最终,陈先生的家属同意由医院医生护送他前来医院进行治疗。
很快,陈先生就由医院医生自驾送至医院急诊门口。早已等候在急诊的曙光胸痛中心医护人员立刻启动应急通道,所有入院流程一路“绿灯”,在急诊门口为他进行新冠抗原和快速核酸PCR检测后,绕行抢救室,以最快的速度送入准备就绪的导管室进行手术。
直到手术顺利结束,他的入院手续才刚刚由工务人员协助办理完成。
得益于两院救治团队的全力以赴,截至发稿时,陈先生已脱离危险,各项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时疫当前,沪上医务人员严防值守,守护着患者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