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在异乡回望:只为心中一个“建设国家”的梦
新华北京1月29日电一人有一个梦想,一位远在异乡的老人,他所有的幸福或悲伤,希望或失望,坚决或迷茫,都仅仅是为了一个梦,一个让他倾尽所有,却无怨无悔的梦--建设我们的国家。
周学海,出生于美丽的东方之珠上海,却在北国冰城长春奉献了毕生心血。为响应*的号召好青年志在四方,25岁大学毕业的他毅然离开父母和弟妹,只身一人来到东北黑土地,直到70岁才离开长春回到上海。
作为一名77岁高龄的退休老人,周学海将他的个人梦想融入建设国家的大梦想中,用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传递着老一辈知识分子热爱祖国的正能量,用他平凡的经历,带着对*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一段平凡而感人的光辉岁月。
只为心中一个建设国家的梦
年轻时的周学海,195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在那个人才稀缺的年代,靠着国家的*策,周学海基本上没花一分钱就顺利的读完了大学。
我是一个幸运儿,进入大学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周学海表示在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学录取率极低,很多天资聪颖的人因种种原因没有机会继续求学的情况下,他能顺利地进入大学除了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一种机遇。
家境贫寒的周学海为了补贴家用,一边念书一边打工。读高中时自己办起初中语文、数学和机械制图补习班,待补习班发展到一定规模,周学海聘请了几位兼职教师,当起了补习班的校长。
白天当学生,晚上当老师,忙得不亦乐乎。钱挣着了,自己的办事能力得到了锤炼,一举两得。周学海回忆起当时的生活,觉得十分充实。
大学毕业后,周学海怀揣着最初的梦想报名参加了国家支援东北的计划,被学校分配到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参与精密仪器设计调试、物理实验及理论研究、科技情报资料的和翻译,以及学校教师、科技任务的管理协调等工作。
研究所的工作让我掌握了不同类型的工作,给了我一步步实现建设我们国家梦想的机会,周学海说。
周学海认为改革开放后,这一代人迎来了新的春天,许多饱含热切报国理念真诚工作的人,得到很多学习、锻炼和回报社会的机会。
我们会像一颗螺丝钉那样,钉到工作任务上,周学海认为,那个年代的人因为懂得学习和工作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心怀感恩,把自己的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是他们心中一直不曾忘却的梦想。
改革,应更加重视老人的利益诉求
年复一年,前景光明,蛇去马来,国安民泰。伴随马年的即将到来,周学海不由感叹起来。
回望2013年的大事件,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以房养老成热门话题,推迟退休年龄引发热议,子女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将违法.....关于老人的种种问题成为一个全社会关心的话题。
老龄化是个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处理好老龄化问题,让老人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就不忽视老人的利益诉求。周学海表示,期待国家能出台利好*策保护老人的权益。
70岁才正式退休的周学海已经超出法定退休年龄,周学海认为延迟退休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利益。同样延迟退休也是大势所趋,可采取弹性做法。多体恤体力劳动者,让其早些退休,而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老人可延长退休年龄,弹性操作,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周学海说。
2013年是改革的攻坚之年,2014年必将更加富有成效,周学海坚信在改革的浪潮下,新作风、新风气必能逐渐解决好各种社会问题,中国崛起有望,中华民族的复兴势不可挡。周学海说。
梦想,并不只属于年轻人
周学海的三个子女中,在长春生活的大儿子和大女儿,由于工作忙碌,今年无法回上海陪老人过年,只有定居在上海的小女儿陪伴他们。
伴随时代的变迁和思想转变,周学海能理解儿女不回家过年的想法。现在外面世界要比我们当年精彩很多,年轻人只想着休假和玩,很少念及老人的想法。周学海表示,我们这一代人喜欢和和美美的过年,而现在年情都渐行渐远了,年轻人过年亲情团聚的概念越发模糊。
谈及人生的遗憾,周学海觉得自己没有培养出一个不同凡响的子孙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如果有机会,我会用余下的所有时间去培养浇灌他们,用我当年的精神感染他们。周学海说。
一直以来,梦想似乎只是年轻人的事情,其实老人也有梦想。周学海认为,老人的梦想就像老房子着火一样,一旦燃烧起来,其激情比年轻人还要猛烈。
到目前为止自认为还有余热不得发挥。光阴荏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期待有生之年还能继续激情燃烧的岁月,周学海在自述中写下这样一句无怨无悔的话。
这不只是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强国梦想,也是那一个时代默默奉献群体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