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来临,超长“三伏天”谢幕,但高温依旧持续,出门免不了大汗淋漓,有时甚至出现喘不过气的情况,此时切勿大意,因为除了中暑外,也有可能是更严重的——心梗!
在大家的认知里,一般认为冬天是心梗高发的季节,却忽略了高温天是心梗的另一个高发季,更忽略了这个阶段发病的危险性,它的症状也更加隐蔽。当气温攀升后,有人会出现头晕、胸闷、胸痛、出汗等症状,以为是轻微中暑就自行处理,而忽略了心梗这个危险的"杀手"。
如何辨别中暑和心梗?
一般来说,轻度中暑患者到通风阴凉处休息、适当补水后,胸闷气短的情况有明显改善。而心梗患者的胸闷持续时间长,或者缓解后会再次出现症状。心梗最主要的症状为心前区胸痛、胸闷持续不能缓解,一般是20分钟以上,此外也有其它一些少见的表现,比如意识丧失、晕厥,不能都认为它是中暑,要引起警惕。
近期“心梗”频繁登上热搜,医生提醒,心梗不仅是胸痛!实际上,像胃痛、牙痛、肩膀痛......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状,同时也是心梗的非典型症状,需要多加注意,如果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就能大大降低死亡风险和身体的损伤。
心梗来临前8个部位会说话
临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万人。心梗一般会出现胸前部位疼痛,但并非全部症状,大多数心梗在发作前几天,身体会出现某些先兆症状,特别是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出现。因此,当以下8个部位出现不适时,都要考虑心梗的可能,千万不能忽视!
01心前区
突发性、压榨样的心前区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恶心、憋闷感或濒死感等,就要考虑急性心梗。
02胸骨后
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疼痛可能放射到肩部及前臂,可伴有冷汗、头晕等。
03上腹痛
一些胃肠道症状,如感觉持续加重的“胃痛”、饱胀、恶心、呕吐,特别是活动量增加时反复出现,也预示心梗发作。
04牙痛、下颌痛
一累就牙痛、一生气就牙痛,或是劳累、激动后牙痛加剧,都可能是心梗前兆。这种痛往往累及多颗牙齿,可伴有冷汗、肩痛等,女性更常见。
05左肩、左腋下疼痛
左肩、左手臂内侧出现钝痛,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如果伴有胸闷、气紧,更要警惕心梗。
06后背痛
常常是今天后背痛,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痛;或是今天痛,第二天又不痛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也要提防心梗。
07嗓子痛、脖子痛
咽喉堵塞感、颈部紧缩感,可伴有呼吸不畅、大汗淋漓等症状,如果没有哮喘或上呼吸道感染,就要考虑心梗。
08头痛
心梗有时会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患者会有头晕头痛、肢体瘫痪,或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类似中风的表现,老年人常见。
当然,并不是说有一点上述征兆就马上怀疑心梗。更多是对于本就有冠心病的病人或“三高”控制不好的慢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突然出现出现上述征象,脑子里一定要多根弦儿,是不是心脏的问题?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心肌缺血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能够避免病情再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小心成为“心梗候选人”
心梗虽然青睐中老年人,但它的发作越来越年轻化,并且,中青年人突发心梗造成的心肌损伤,往往更严重。老年人的血管狭窄,一般经历了三四十年的病变过程,血管的侧支循环已经建立起代偿功能。中青年人心脏功能活跃,出现狭窄后,侧支循环还没建立完备,心梗极易导致大面积心肌坏死。
有以下生活习惯或基础疾病的人,更可能成为心梗“候选人”
1抽烟喝酒;2压力大;3精神紧张;4经常熬夜;5高盐饮食;6缺乏运动;7果蔬摄入不足;8肥胖;9高血压;10高血脂。
“4步急救法”很关键
心梗抢救要闯三道关,一是患者自己,二是急救运送,医院救治,其中患者这关尤为关键。如果怀疑有人突发心梗,一定要做好4件事:
四步急救法:
1.让患者就地坐下或平躺,避免情绪激动,不可随意搬动、扶起患者。
2.立即拨打等待救护车,医院。
3.谨慎服药,如果有条件最好给患者测下血压,血压过高或过低时,服药可能加重病情。
①硝酸甘油:在明确血压不低时在舌下含服。如果没有条件测血压,患者出现头晕、大汗时,不可盲目服用。
②阿司匹林:在明确血压不高时服用。如果患者血压过高,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会有脑出血风险。
4.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可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还有心跳和呼吸,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颤风险。
预防心梗从日常点滴开始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研究发现,90%的心梗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一步步远离心梗。
缓慢起床
清晨是心梗的高发时段。早上不要一骨碌冲起来,缓慢起身,可以喝毫升白开水,洗漱后及时吃早饭,早上锻炼要轻柔缓慢。
温差别太大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冠心病、心梗的高发期。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夏天要控制好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7℃),空调温度建议不低于26℃。
不要用力过大
心梗常发生在需要突然发力的时刻,如厕、搬东西、回头时,要控制好力度,不可用力过大。
少量多次补水
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增加心梗风险。健康成人每天饮水量为~毫升,最好每半小时左右喝两三口水,要小口喝、慢慢咽,避免猛灌。
每天运动30分钟
规律运动,有助提高心肺耐受,维持心脏机能。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游泳、快步走、骑车、瑜伽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