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瞿依贤11月5日上午10点多,韩*和几位同事快步离开了天津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现场,没有和同行交流。韩*所在的公司中了标,但大家神情严肃,“不是考试考赢了,像打了一场仗,遍体鳞伤,但活下来了”。
虽然对价格降幅有心理准备,但韩*不免唏嘘,中标产品原价多元,中标后的价格不足元,降幅超过90%。
这也是所有中标产品的现况,11家企业报了26个产品的价格,无分组竞价,报价最低的前10名入选。中标的10款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元左右,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
“几百亿的市场,干了10年,现在变几亿的市场了”,从今年年中开始全程参与集采准备工作的韩*,将会面临工作内容的调整,而这条业务线上的销售人员也可能被裁员。
冠脉支架更通俗的名字是心脏支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进行了第一例冠脉支架手术,到年,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例数超过万例,大约使用了万个冠脉支架。
年,中国高值医用耗材总费用是0亿元,其中冠脉支架为亿元左右,约占全国高值医用耗材总费用的十分之一。而一个心脏支架的使用,根据地方情况不同,患者自付比例在20%~50%,其余由医保支付。以本次带量采购多万个的采购量计算,预计将为医保节约资金超过亿元。
肉眼可见的剧变之下,并非只有企业的唏嘘,通过集采方式强力杀价,国家医保局想改变的还有很多。
滥用
集采后,心脏支架的价格这么低,会不会影响后续研发?
面对经济观察报的提问,胡大一说,美国90年代就有集采,集采可以推动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胡大一是中国著名心脏病专家,曾是中国引进心脏支架的倡导人,现在,他更为人熟知的观点是反对心脏支架滥用。
上世纪90年代,医院的团队开始做心脏支架手术,同时他还与意大利心血管专家格尔马诺·迪夏希奥联合发起成立亚洲心脏学术大会——中国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这个会的开办就是推动冠脉支架治疗技术向全国开放,全国的医生都到我那儿进修,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有培训会”。
格尔马诺·迪夏希奥在80年代到中国操刀了首例心脏支架手术,那时,解决同样问题的治疗方案还只有阿司匹林,能医院和医生很少。
心脏支架给心脏病治疗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早使用,成活的几率越高。胡大医院医院,广泛招收进修医生,现在全国做冠脉支架手术的科主任,医院、医院进修过。
长城会也从最开始的多人,发展为2万多人,是中国最大的一级学术会之一。胡大一说,九十年代到年,心脏支架手术从每年几十例到以百计、以千计,年之后,则以万计。
更快的增长是最近10年。年到年,每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例数从23万例增加到万例,年增长速度在10%-20%。目前,每台手术约使用1.5枚心脏支架。
相比年实际使用的万个支架,中国患者的需求量更大。
国家医保局请专家组做了分析,有两组数据: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用冠脉支架的比例是10%,欧美国家的比例是99%;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冠心病发病率差不多,但每百万人口支架的使用数量,欧美国家大概在个,中国大概是个。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未来心脏支架的需求量会更大。
不过,胡大一认为,冠脉支架应该用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医院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一部分是用于稳定的冠心病患者,“把心脏支架从一个治疗心肌梗死的工具,夸大为预防心肌梗死的工具”,事实上,给症状稳定的冠心病患者植入心脏支架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预防心肌梗死。
胡大一对此很愤怒,作为国内心血管领域的权威,这几年,他一直在各种公开场合发声,希望心脏支架过度使用的现象得到重视、改变,“至少有一半不必要使用”。
暴利
除了是否滥用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