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确实高发。
国庆长假,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就没停过。咱们读者中,也有家人突发了急性心梗的,好在抢救及时,放了支架,开通了血管。可是,急救虽然开通了血管,心肌梗死却已经发生,心功能多少受了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依然存在;还加上了放支架时血管壁的损伤;急性心梗发病时对全身的影响刺激,身体发生的应激反应等,后续的治疗很重要。
发生急性心梗时,依照每个人的基础情况,病情是不一样的。比如年龄大小,平时身体素质、脏器功能如何,有没有其他慢性疾病,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透壁没透壁,血管病变是单支还是多支,发病到放支架开通血管的时间,等等,这就要求医生在原则指导下个体化的治疗。我们这里也只能原则地介绍有关的治疗。
强化抗血小板防血栓的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时,就容易“长”血栓,急性心梗往往就是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堵住血管引发的。心肌梗死后坏死组织引起炎性反应,凝血也是加强的,血小板会很活跃;再加上放支架的时候,会把斑块撕裂,也容易吸引血小板长血栓。各种因素加起来,就是处于“高凝”状态。而且支架里长血栓,来势更加凶猛。所以,在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放了支架之后,需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
基本的强化治疗是用两种抗血小板药,医学上叫做“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服用阿司匹林加上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后两个药属于同一大类。如果考虑病情需要,还有其他针剂可以使用,那一般是住院时用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常规的是支架术后服用12个月,然后改为一种药物,当然也有根据支架情况、基础病情等服用或长或短时间的。
抗血小板治疗的弊病就是出血,治疗都是有矛盾的。除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外,还有急性心梗时人的应激反应,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发生糜烂或者溃疡,增加出血风险,或者有些人以前就有这类疾病,更是容易出血,可以用些抑制胃酸、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来预防。用抗血小板药物时注意避免外伤磕碰,注意观察皮肤粘膜有没有出血,大小便的颜色。如果遇到要拔牙、做些小手术需要停用抗血小板药,一定要先询问心内科医生,以免停药后发生危险。
降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放了支架,可动脉粥样硬化还是存在,而且一般都不只是一处病变,所以,降胆固醇的治疗要继续,而且,还要降得更低一些。
一般来说,冠心病患者要求“低密度”降到1.8mmol/L以下,可如果这样还发生了心梗,那要降到1.4mmol/L以下。想想也有道理,1.8mmol/L,动脉粥样硬化还继续加重,那就再降低一些。
降胆固醇首选他汀;力道不够可以加服“麦布”,依折麦布或海博麦布;要是基础胆固醇太高,也有上来就打针的,依洛尤单抗或者阿利西尤单抗,这样降幅比较大,可以快速达标。
抗心肌重构保护心功能的治疗
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不能再生,梗死的部位就会长瘢痕修复。这个“抗重构”治疗就是希望不要修复成“豆腐渣工程”,要长结实些,心脏也不要再扩大了,这样心功能就能好一些。抗重构治疗保护心功能治疗主要有两大类药物,一类是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剂,另一类是β受体阻滞剂(心肌梗死后会修复“重构”,可医生却说要抗“心肌重构”治疗)。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就是我们降压常用的“普利”、“沙坦”类药物,现在还有一种新药,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保护心功能抗心衰的。这些药,选一种就可以,抗心衰后者更优。β受体阻滞剂,就是降压药里“洛尔”类的药物,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可以降压、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就减少了心肌耗氧;还有抗心律失常、预防猝死的作用,所以只要没有禁忌证,不是急性心衰的情况都是应该用的。
这两大类药物在心肌梗死后都是应该用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这两大类药物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而心肌梗死后由于心功能减低,患者的血压往往是降低的。用药时要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的情况,从小剂量开始。
原本基础疾病的治疗
有糖尿病、高血压的当然还是要继续治疗。只是心肌梗死这个急症一发作,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血糖、血压,需要监测得更勤一些,治疗用药可能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治疗
像戒烟、戒酒,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减重,还有精神情绪的管控等,也是心梗后很重要的治疗,也是要坚持的。运动做到多少,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这些治疗都是心肌梗死放了支架的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的基础治疗。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秋季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