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和弘扬“最美天使”精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最美天使为榜样,做有温度的医者”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陈黎黎、急危重症医学部、胸痛中心主任医师尹作民、胸外科主任医师张志学等50人(团队)获评“有温度的医者”先进典型人物(团队)。
陈黎黎:与生命同行奋战护理一线19载
人们常常把护士称为“白衣天使”,因为天使是生命和爱的象征。在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陈黎黎是一名典型的80后,她喜欢新事物,善于学习新理念,医院和科室发展、提升服务病人质量有益的事情,她都大胆去推进。作为医院泌尿外科的护士长,6年时间里,她带领科室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省级工人先锋号”、“省级青年文明号”、““青岛市党员先锋岗”等荣誉,收获了无数患者的赞扬和感激。在从事护理工作的19年里,她无私奉献,为能用自己的专业解患之苦、为能用自己的关怀暖患之心深感欣慰。
多用心一点
干好护士这个良心活儿
在陈黎黎心中,照顾病患虽是职责所在,更多的是要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去付出。去年12月,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成功做了肾囊肿手术,术后三天状态一直很稳定,就在可以出院的情况下,因为心脏问题,老人中午突然停止了呼吸,几近失去生命体征。万分紧急之时,陈黎黎立即找到值班大夫进行抢救,争分夺秒为患者用上电除颤等仪器,一下,两下,短暂的几秒钟却让陈黎黎切身感受到了似生命审判般的沉重。“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陈黎黎心中始终坚守这一个信念,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紧急救治下,老人渐渐恢复了呼吸,家属连连表达谢意,陈黎黎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那一刻,百感交集,所有的情绪都释怀了,喜悦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多走远一点
优质护理永远在路上
陈黎黎29岁就担任护士长,是当时最年轻的护士长。31岁担任泌尿外科护士长的她对科室的发展具有清晰的系统规划,她清楚的意识到“理念”与“学习”在护理模式升级中的重要意义,每年她都会选派至少两名护士外出学习优质的护理理念,鼓励团队成员“出去看看”。此前,她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推出了“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带领科室医护人员为病人提供全程无缝隙的医疗护理治疗。目前,她积极推进“加速康复”理念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缩短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加速康复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黎黎带领整个团队积极推进,极大提升了病患康复水平,科室的护理模式不断升级。
多担当一点
打造一支有温度的正能量团队
对待团队成员,她像一名大家长,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工作技巧等经验传授给团队成员,尽心尽力为他们的进步争取机会,团队也从未让陈黎黎失望。她认为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团结协作、充满正能量,她要求团队相互协作,不给他人造成负担;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弹性排班,尽力做到公平公正;进行工作流程梳理,杜绝安全隐患……在她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工作起来非常高效、工作的推进十分顺畅,许多先进的理念等都由她所在的科室率先试行,因医院多项创新工作的先行地。
护士长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陈黎黎带领的16人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而有朝气。陈黎黎周全考虑每一个人的感受,充分开发每个人的优点和闪光点,包容他们的短处,鼓励他们学习英语、计算机等技能提升自己,增强自信。陈黎黎认为年轻人的成长空间巨大,新生代成长起来才能更好的守护患者,把团队打造的越来越好,看到每个人的进步是她最高兴的事情。
尹作民:与死神赛跑打通生命“心路”的仁心医者
有一种痛,时而如针刺,时而如刀割……这种发生在胸部的疼痛,会变换成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疾病,分分钟让人丢掉性命。在它特定的分钟“生死赛跑”中,绝不能迟疑,只要到达终点,血管打开,就会赢得这场比赛。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在这场比赛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绿色通道——胸痛中心。尹作民作为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胸痛中心主任医师,从医近30年,从接诊急诊工作起,在那个每天与死神过招的“灰色区域”,他几乎天天为胸痛患者的生命打通“心路”,上演着一场场生死时速。
人未至信息到,抢救争分夺秒
尹作民常常把“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挂在嘴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从发病到血管再疏通,时间越短生存希望就越大,理想的救治时间是发病后分钟内,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为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他带领急救团队早在年就成立了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小组,急性医院后,立刻为其开启绿色通道进行介入手术,心肌梗死治疗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除此之外,他还努力探索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先后开展了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术、复杂病变的微导管辅助介入治疗术、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主动球囊反搏支持下的介入治疗术。
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通过便捷的胸痛患者救治客户端,医院,个人信息医院和专家的手机上。紧接着,院内的急救团队便及时启动,医院后会以最短的时间到达手术场所,缩短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血管开通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救治存活率和救治成功率。
建立胸痛联盟,打通生命“心路”
为进一步提高急性胸痛救治水平,尹作民牵头建立青岛市首个集社区高危人群管理、患者健康教育、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介入绿色通道一体的跨区域、跨学科的胸痛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和业务总监。医院整合医疗资源,建立联合例会制度,增加人员和设备投入,优化了胸痛患者的诊治流程。
年9月,医院作为青岛市首家胸痛中心正式通过国家认证,并获得“山东省胸痛中心建设示范单位”称号。胸痛中心建设成为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社区宣教于一体的多学科合作平台,整合了院前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医院内多学科资源,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使胸痛的患者能够得到最及时和规范的诊断治疗。
作为青岛市胸痛联盟主席单位的执行主席、秘书长,尹作民定期会组织召开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推广会,推广胸痛中心理念。同时,医院与市急救中心、医院建立信息沟通的救治体系,从区域整体高度规划胸痛中心建设,完善区域协同救治,实现远程指导和远程心电传输,使病人在第一时间就能接受规范的治疗,缩短救治时间。
此外,胸痛联盟还成立了质控团队,对青岛市所有成医院建设情况进行每年两次的质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整医院,实行主动指导与质控反馈多措并举,保障院前、院内救治高效衔接,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张志学:患者眼中的“暖男”肺癌诊疗领域的“火眼金睛”
肺癌是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发病隐匿,很多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可手术治疗的患者不足三分之一。如何早期发现肺癌一直是困扰医生的一大难题。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张志学利用丰富的临床和影像学知识,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微小肺癌,被同事誉为“火眼金睛”。
多年来,张志学完成的各种胸外科复杂、高难度以及创新手术不胜枚举。“虽然现代医学还不能包治百病,但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减少患者痛苦。”张志学说。
火眼金睛,细微之处揪出肺肿瘤
年,张志学刚刚从事胸外科工作时,CT检查尚未普及,他每天面对的是大量晚期肺癌患者。看到病患遭受癌症折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后来,随着CT的大量普及使用,发现了愈来愈多的肺部结节,如何从众多肺部结节中判断哪种是恶性、哪种是良性肿瘤,再次变成一道难题。年,医院进修学习,虚心向全国最知名放射影像专家请教,参加胸部影像讨论,全面掌握了各种胸部影像诊断知识。年到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就读博士期间,他利用大量早期肺癌标本,进行肺癌早期诊断基础性研究。通过近20年的探索,在肺癌早期诊断方面练就了火眼金睛。对CT表现上5-10毫米的微小肺结节,医院无法给出正确诊断,张志学总能在微小肺结节中找到哪些是微小肺癌、哪些是良性结节。
精益求精,把手术做成了艺术
早期肺癌确诊后,手术是首选方法。张志学精心研究肺癌微创治疗,从最初常规大切口(约40厘米),过渡到现在10厘米左右腋下小切口。近年来,胸腔镜微创手术已成肺癌手术治疗主要手段。年,张志学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完全掌握并精通肺癌胸腔镜微创治疗技术,使医院肺癌微创治疗水平处于岛城胸外科前列。目前,他的胸腔镜微创肺癌手术已从最初三孔法过渡到单孔法,即通过一个3到4厘米的小口,就可完成几乎所有肺癌手术。
张志学对手术精益求精,大到肿瘤切除范围,小到每条动脉、静脉结扎处理,每个细节精心谋划。术中,他全神贯注,每个动作丝丝入扣。他常常告诉科室同事,手术不但是技术,更是门艺术,手术者要像雕刻家雕刻一件作品,不能多一刀也不能少一刀。在患者身上,多一刀意味着不必要的伤害,少一刀意味着可能切除不彻底。每台手术就是医生在患者身上完成的一件不可复制的作品。
勇于探索,挑战胸外科“高难度”
年一名患甲状腺癌侵犯颈段气管和环状软骨的患者,慕名来到医院胸外科求治。患者想通过手术治愈,需切除甲状腺、颈段气管及部分环装软骨,再把剩余气管在喉部对接吻合,手术难度很大,极易损伤血管神经,造成严重并发症。张志学经过细致的术前准备,凭借精湛的手术技巧,顺利完成了这一高难度手术,患者至今健康状况良好。
多年来,张志学完成的各种胸外科复杂、高难度以及创新手术不胜枚举,以其渊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使无数的患者获益。患者至上、守护健康!他穿上白大褂后庄严宣誓,为了这份誓言他必须要有责任、必须为了抢救患者生命敢于担当。前不久,他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26岁的姑娘,她是年张志学救治过的一位肺癌患者的孙女,感动于他的救治,报考了医学院,要成为一名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