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范志伟,医院急诊医生
设想一下:医院,尤其是深夜时分来到急诊,医生告诉你病情危重,必须要立刻处理,甚至要手术、要住院,你会怎么想?
你是会听从医生的建议和安排呢,还是有着自己的主张?
你是会觉得医生只是在吓唬自己呢,还是觉得医生有些小题大做了?
你是会完全将自己的生命健康交给医生呢,还是会要考虑到自己的时间、经济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呢?
从一个常人的角度来说,要问答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面对疾病我们不可避免会有自己的想法,钱也真的要从我们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去,治疗的收益或风险也真真切切的要由我们自己来承担。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接诊自己的医生都只是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能够托付性命的信任感。
而且将没有症状当做没有病,对医学知识的匮乏,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盲目自信、舆论中关于医疗的一些负面新闻等,都会让部分患者和或家属产生这样的疑虑:“这个医生是不是在吓唬我,是不是想坑我?”
他们不仅会有这种想法,甚至在就诊过程中充满敌意和排斥感。
这种现象很常见,说起来有些让人唏嘘,但换位思考的话倒也并非不能理解。
但是,多巴胺有三句话却要不得不说:
第一、当你深陷重病之时,当你即将被死神吞噬之际,最迫切希望你能走出困境的永远是你的主治医生,是你的主管护士。
第二、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医务人员在疾病认知方面永远要比你自己更加专业,对死神的嗅觉也永远要比你更有警惕性。
第三、虽然对接诊处置你的医务人员保持戒心无可厚非,但你要知道一味坚持己见,甚至刻意隐瞒隐藏病史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你自己的健康损耗。
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个话题?
因为多巴胺在网上又看见了一则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这起悲剧里,病人在深陷鬼门关时医务人员明明已经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却又被他拒绝了。
去世的一位房地产界知名人士,他有着拼搏奋斗的传奇经历。
年他来到深圳,摆过地摊、卖过保险、开过的士,后来几经创业一手打下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一路走来的不易也显而易见。
可惜的是,这位房地产业的成功人士,却将自己的性命给丢了。
从这条朋友圈信息可以看出:深夜十二点,医院。
检查后医生判断他病情危重建议住院,但是他拒绝了。
具体病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他自己发出的朋友圈来看,应当是病情危重了。
因为这条朋友圈里透出的信息是:“一进就说马上要住院、说不住院随时猝死、要我签拒绝住院声明。”
这三点说明什么?
说明了接诊医生第一时间发现了他的病情危重之处,说明了急诊医生提出了处置建议,说明了急诊医生因为患者不接受治疗意见而着急了!
这里要说明一点:病情危重不代表不能行动,不代表神志不清,不代表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
有人可能会说:医院,自己还能签字,还能发朋友圈,算什么病情危重?
除非是那些处于消耗状态的终末期病人,除非是那些突然严重意识障碍的病人,否则病人是完全可以做到“看上去和正常没有两样”。
也有人可能会说:“病人不懂,难道你们医生也不懂吗?”
我真想对着说这种风凉话的人吐上一口口水,然后扇几巴掌。医生既然已经让患者签字申明了,你当医生没有和患者做足够的解释?病人要走,你要医生跪在地上抱着他的腿哀求?
还会有人说:“病人一定是遇到了困难,没有钱怎么看,医院看病又不免费!”
我承认有人在看病时确实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但这却并不是全部。这个世界上永远治不好的病除了“穷病”之外,还有一种叫做“心病”!
这位病人到底所患何病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医院,一进来就说马上要住院的字眼来看,他应当是罹患了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严重电解质紊乱等有可能随时导致猝死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医院不代表没有病,完全有可能是某些症状都被病人有意无意忽视了。
而那句:“医院还是不进好,吓我”更是佐证了他的认识中是对医疗存在一些误解的。
可惜的是,他当时没有听从建议,并且最终导致了最不幸的结果。
你再看他这条朋友圈的后半部分:“我厦门大学毕业的,老子钱还没有花完,事还没做完,女儿还小,老婆还年轻,老天爷不收的。”
这句话不仅是一个病人在焦虑或紧张状态下的心理活动,更是对自己当时做出决定的肯定。
不是多巴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或许还在想着:我是厦门大学毕业的,没有那么好骗,不用这样吓唬我。
总而言之,这条朋友圈信息的后半部分的潜台词便是:我有着自己的判断,我这么正常,我不会有事的,老天爷不会收我的。
可是如今的结果呢?
老天爷并没有因为他说的这些理由而眷顾他,依旧将他带离了这个人世间。
说实话,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一名急诊医生,这位房地产界骄子的去世让我感到一丝难过和悲哀,而这种感觉经常发生。
和那些因为消耗性疾病而处于终末期的人们相比,同那些已经耄耋之年卧床不起的老人们相比,这些年轻患者,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才是最让人不安和难过的。
再设想一下:如果这位董事长当时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不敢保证一定安全,好歹生命之忧的风险会下降吧,会得到及时的处置吧?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条朋友圈所透露出来的生死信息,也能证明出现这种结果的必然性。
我作为一名急诊医生,时常能够遇见类似的情况。
来说一个去年冬天发生在急诊抢救室里的真实故事吧。
一位四十岁的彪形大汉在饮酒打牌后突发胸闷不适,医院。
对于这样的病人自然是要第一时间完善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检查发现胸导联ST段异常,不得不考虑急性心肌梗死。
我将这个考虑告诉了病人,躺在病床上衣服还没有整理好的病人却嘲笑道:“我就有点胸闷,你就告诉我心肌梗死了?”
说实话,我看出来了他的不信任。
但我还是劝说他进一步完善了心肌酶检查,在抢救室内有床边快速监测仪,2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结果,心肌酶的结果也提示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均已明显升高。
从病人的症状、心电图结果、心肌酶结果,和明显肥胖的状态来看,急性心肌梗死十之八九了。
即使是在这些证据面前,病人依旧不相信,甚至继续嘲讽道:“你是在吓唬我吗?”
“我吓唬你做什么?三更半夜我没事做吃饱了撑的吗?”虽然病人表现得非常不信任,但我肯定不能轻易放他离开,一旦出事不仅是责任的问题,更是一条性命。
就这样软磨硬泡要求病人继续治疗,甚至也同上面这位医生一样要求患者必须签署拒绝治疗声明书。
病人有些急了,放出狠话:“我现在走,你能拦着我吗?”
他说的不错,我是拦不住他,我也没有权力限制他的人身自由。
转头一想,我虽然不行,但却有人有这个能力。
于是我说必须要征得其妻子同意,好在他的妻子不医院。
了解了情况后,这位妻子当着病人的面爆了粗口:“你想死不要连累我,你能自己治?”
后来,这位病人被诊断明确,放了支架,康复出院。
再来说一个发生在多年前的悲剧:
有一位消化道出血合并心房颤动的男性病人,记得年龄是六十多岁。
当时因为呕血、医院,说是类似情况曾经发生过好几次。
当时输血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缓解,体力也有所恢复,只等着办理住院手续了。
但是,症状缓解后的患者却开始不配合起来了,他坚持要回家。
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去,甚至开始骂骂咧咧起来。
他的病情很危重,不要说回家,就是下床大小便也是被禁止的,必须要绝对卧床。
病人要求回家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钱,也不是因为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就是因为他有过类似的情况,他认为这一次同样没有什么大问题。
医生的话他不听,子女的话他更不听。既然如此只能签字拍照,一切后果自负。
果不其然,医院不到一个小时后,再次被医院。
再次被送进抢救室时的病人已经没有了心跳呼吸,原来他在回家后因为突发呕血而倒在了门前,考虑存在呕吐窒息的可能。
宣布死亡后,虽然家属并没有说什么,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悲剧不应该发生,最起码不应该过早地发生。
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许多,比如有一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不愿放起搏器者,比如有一位血钾将近7.0却不愿意进入抢救室治疗者,比如一位动脉夹层腹痛却坚持认为自己只是肾绞痛者……
导致他们最终出现不良结局的根本原因都是他们在认为:我了解自己的身体,医生在大惊小怪,医生在吓唬我……
最后,多巴胺想强调的是:希望大家通过逝者这条朋友圈吸取经验教训,切勿重蹈覆辙,老天爷收人时从来都是没有情面可讲的。
本文首发于-04-12“最后一支多巴胺”(last-dopamine)《钱没花完、事没做完、女儿还小、老婆还年轻,老天爷收人从来不看这些!》,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编辑:王真审稿主任:杨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