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
患者应采用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态平衡。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及ACEI制剂,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复查。冠心病患者应普及有关心肌梗死知识,预防心肌梗死发生,万一发生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除上述二级预防所述各项内容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
(2)放松精神,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
(3)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4)气候变化时要当心。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二、临证要点
(一)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为冠心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形式
辨治要点与心绞痛基本相同,但急性心肌梗死之本虚与标实较心绞痛更为突出,病情严重。通法为其基本法则,再根据病情的标本虚实、轻重缓急,是以通为主,或以补虚为主,还是通补兼施。有溶栓指征者应快速溶栓,使血脉畅通,辅以中药及其他西药治疗。
(二)防厥脱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关键
临床须辨其顺逆,及时掌握病情变化的发展趋势,一旦见到有厥逆的迹象,即应于厥脱之前,投以防治厥脱的药物,以阻止其进一步恶化。一旦厥脱见证明显,病情危重,再治厥脱,则必然被动,难以奏效。虽然阴虚与阳虚均可有厥脱之变,但阳虚者比阴虚者更容易发生厥脱的变化,故对阳气不足者,治疗上应注意温阳益气防脱,常用人参、黄芪、桂枝、干姜、肉桂等。(三)心肌梗死的发生是标实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瘀血与心脉不通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因素,AMI的各种征象均由此而来,因瘀致寒,因瘀致热,因瘀致虚。治疗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活血通脉”这个关键。一切治疗措施都应着眼于“通”,心脉得通,病才得愈。尤其在发病初期,如能及早清除瘀血,疏通心脉,则其余各证均可以防止或减轻。及时大剂量使用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疏血通等,具有益气固脱、抗休克、改善微循环、减轻心肌损害的作用。
(四)心肌梗死常出现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此时可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如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心气虚弱者可采用五味子汤合生脉散;表现为心肾阳虚者可采用真武汤合参附汤等;表现为痰浊扰心或水气凌心者可采用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等。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体现中医用药特点。心源性休克是AMI的严重并发症,应立即采用血运重建和辅助循环方法抢救,可以使用人参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中药制剂治疗。
(五)心律失常为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
治疗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快速性心律失常属心气虚者选用人参、黄芪;阴虚者选五味子、麦冬;阳虚者选附子、肉桂、细辛;心脉瘀阻者选用三七、当归;痰浊痹阻者选用法半夏、石菖蒲;心火炽盛者选用苦参、莲子心、黄连。缓慢性心律失常可选用兴奋β受体类中药,如麻黄、附子、细辛、吴茱萸、花椒、丁香等。在治疗过程中,尽量找到中医药最恰当的切入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可采取用西药抗心律失常,用中药消除症状,或以中药消除抗心律失常西药的毒副作用等多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六)注意及时通便
但必须根据阴结和阳结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通便方法,解除便秘,保持大便通畅,以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缓解病情,且可防止大便用力而致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