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挑一#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经典的发作方式,是患者突然出现心前区的压榨性疼痛、满头大汗、面色苍白、手捂胸口,还没来得及呼救,就痛苦地晕倒。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却大相径庭,因为,大约25%的发作,是无痛性心梗,缺少教科书和影视剧中描述的典型症状,而这类心梗的病死率却高达50%。因此,需要学会正确识别和施救。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主要表现是心前区、胸骨后疼痛,同时伴有胸闷;无痛性心梗,依照临床观察的总结数据,症状种类繁多,其中,呼吸困难发生比例为31.8%;晕厥比例16.2%;胸部以上的异位疼痛比例13.1%;心脏骤停比例10.5%。此外,还会出现冷汗、突发虚弱、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
从症状观察可以发现,无痛性心梗,最常见的特征是呼吸困难,因此,美国心脏病协会的相关指南强调,可以将新近出现的、无法解释原因的呼吸困难,等同于心绞痛。这类呼吸困难,可以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憋气、胸闷、咳嗽、不能平躺,背后的病因是心肌收缩力下降、顺应性降低等导致心功能不全或急性肺水肿。
无痛性心梗,不是没有疼痛,而是缺少典型的胸痛表现,但是,却会因为放射痛,而表现为胸部以外的异位疼痛。这类疼痛的部位,多数位于咽喉、下颚、牙齿、耳朵等头面部;或者是上腹部、左上肢;疼痛性质为压迫样或烧灼样。异位疼痛的产生,是心脏神经分布造成内脏痛觉直接激发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区域的疼痛感觉。
挪威学者,年曾在《美国医学会期刊》发表论文,探讨了痛觉敏感性与无痛性心梗的相关机制。研究者找到名受试者,进行冷加压测试。要求受试者将双手浸入摄氏3度的冷水中,尽量保持较长时间,并且通过心电图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心梗。结果发现,人存在无痛性心梗;人存在可识别心梗;女性无痛性心梗比例75%;男性无痛性心梗比例58%。而在冷加压测试中,31%的受试者,在达到秒的时间上限前,放弃了测试;那些无痛性心梗患,放弃测试的比例却只有25%。因此说明,痛觉敏感性下降,是无痛性心梗的相关因素。
痛觉敏感性与无痛性心梗的关系,还有临床观察结果映证。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周围神经损害,导致痛觉传导异常,约40%的心肌梗死没有胸痛;此外,老年人由于体内具有镇痛效果的内啡肽水平升高,痛阈及疼痛耐受力增强,发生无痛性心梗的比例也较高。研究发现,无痛性心梗的发生,还与心肌变性等造成的冠状动脉变窄及多支冠脉病变、脑循环障碍等有关。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也是相关因素,比如左冠状动脉梗死多数疼痛明显;后壁或右冠状动脉梗死,更多表现为无痛性心梗。
心梗发生后,经过缺血再灌注,几小时后血管可能再通。如果急性心梗前,多次发生不稳定的心绞痛,缓慢的心肌缺血可以促进心肌形成侧支循环;再次发生冠状动脉堵塞时,心肌梗死的面积,就不至于过大。但是,年轻人缺少这种适应保护作用,因此,如果发生无痛性心梗,会因为缺少相关信息和意识,错失抢救机会,后果更加危险。怀疑心梗发生后,应该做3件事,第1是停止活动,就地休息,不要搬动;第2是密切观察,并且呼叫急救;第3是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果昏迷,要将头偏向1侧。同时,有4件事不能做,第1是独自就医或硬扛;第2是擅自服药,尤其是误服硝酸甘油,加速血压下降;第3是喝水,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误吸或吸入性肺炎;第4是盲目进行心肺复苏,好心帮倒忙。切记。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