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晓光通讯员宋晴
3月28日,午后的光束医院心内科病房,病床上的李先生眯着眼望向窗外。
看着这样的阳光,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10天前突发心肌梗塞的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
他记得,那天也是这样一个午后……
命悬一线,ECMO搭建生命通道
“你好,这里是急症PCI团队,我们刚刚收治了一名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能需要ECMO辅助。”(ECMO:一般指体外膜肺氧合,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
3月18日午后2时,医院ECMO团队接到PCI团队的电话,被告知需要联合救治一名心肌梗死的患者。
其后,ECMO团队快速启动联络员—东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宋玮玮,立即赶至手术现场。
据医院PCI团队成员、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尹波介绍,患者是一名63岁的老年男性,其病情危重,病况紧急,入院时已出现休克,由其判断是危重型急性心肌梗死。
据此情况,尹波立即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抢救手术。
15时10分手术开始,主刀医生尹波先使用紧急球囊扩张开通病变血管,为的是尽快使血液能够畅通。
但由于患者术中出现心源性休克、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功能变差,供血不足。
在应用了大量升压药物及IABP(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治疗后,血压仍难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呈进行性下降,病人处于生死一线。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宋玮玮在导管室协助放置深静脉置管,保证升压药物的应用。同时,麻醉科医师为患者完成了气管插管。
冷静分析片刻后,将患者转至重症医学科,在此,医护人员对其展开了全力联合救治。
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汝敏在分析患者病情后,根据多年从医经验,果断做出决定,启动ECMO应急程序联合IABP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由张汝敏担任手术总调度,负责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维持。
据张汝敏回忆,由于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大,呼吸循环极不稳定,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置管过程中反复出现室速,即快速性心律失常。
术中遇此情况,ECMO团队将医护人员分为救治组和置管组,分头行动,密切配合,调整床位、调试机器、准备抢救设备……
救治组临危不乱,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为ECMO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置管组成员快速进行管路的预冲、床旁超声的血管探查、动静脉穿刺套件的准备,穿刺部位的消毒和麻醉。
时间分秒而过,当指针转过15时30分时,上机成功。
用时30分钟,ECMO、IABP同时运转,给予了患者心供血充分的循环支持。
又过了片刻,患者面色口唇逐渐转红润,血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当时他回应我们,冲我们微微点头,我们真是松了口气。”一名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这样表示。
至此,这场抢救突发心肌梗塞患者的战斗,也算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7*24小时坚守,为心脏功能恢复赢得时间
但李先生病情的严重还不止于此,ECMO运转顺利并不代表最终的成功。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宋玮玮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介绍:“应用ECMO,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医师需要在ECMO为患者提供心肺支持的短暂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地去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而整个的治疗过程无比艰辛,医护人员随时紧绷着神经,不敢有丝毫放松,每时每刻都在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