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以心医心,他为患者托起心的希望
TUhjnbcbe - 2024/8/28 17:03:00

已入冬日,天气渐凉。

窗外,风将树枝吹的乱摆,但在周博达的办公室里,静谧的一方能听得见他笔尖与薄纸触碰下的沙沙声,西下的阳光洒在他身后,满墙锦旗映得他身上的白大褂红彤彤、金灿灿。

医院心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本来家中无一人从医,却因非典励志成医。

他深耕心内多年,为无数受心脏病、冠心病等疾病困扰的患者消除病痛,坚守初心、守护人“心”。

报考学医,就是觉得社会需要

周博达是年参加高考的。

那一年,非典型肺炎席卷京城,无论是对于普通群众的身体健康,还是对于国家的医疗体系运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医护人员前仆后继奔赴“战场”,患者积极配合与病毒抗争。那时,看见京城上下共克难关,周博达的心中,生出了敬佩与自豪,也生出了学医救人的信念。

学医这条路,有诸多挑战。求学时间长、专业知识难,就连对人的胆量都是个考验。

周博达深知这一点,但他没有犹豫地报考,也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

如他所想,“学医,挺难。”

课程安排多、课业负担重不说,有些课程的可怕程度让人难以想象,周博达回忆着刚进学校那会儿的学习经历,记忆清晰,似乎近在眼前。

为提升学生们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北京大学安排大一临床医学专业医院医院运行和医生的具体工作,医院学习的经历,周博达说,自己至今难忘。

“医院急诊接收了一个大概50多岁的心脏病患者,在抢救室外,我们看到了整个抢救过程。”周博达说,虽然通过心肺复苏等各种方式抢救,但患者最终还是没能救回来。

这件事给在场的学生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周博达就是在那一刻明白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着救人性命的意义,也是在那时,体会到了医生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周博达快速适应了繁重的课业负担,解剖等“可怕”的课程不再害怕、急诊的突发情况应对从容自然……他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又结合前人经验不断学习。

转眼五年过去,本可以直接毕业继续完成三年规范化培养的周博达却没有选择这一“常规”道路,在规培与公派出国深造学习面前,他选择了后者。

“不局限于临床医学,我想知道国内与国外在医学领域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公派留学,把优秀经验带回来

在这时,“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走进了他的视野中。这一项目是在临床医学专业中,选拔小部分学生,前往国外深造学习。

年本科毕业后,凭借过硬的英语优势及较强的综合素质,周博达顺利入选培养计划,公派赴英国接受为期两年的基础研究联合培养。

怀着憧憬与忐忑,周博达与几名同学共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围绕心血管内科开展系列临床及基础研究。

异国他乡的学习通常充满挑战。

既要克服人生地不熟的恐惧及语言并不互通的障碍,又要适应国外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要面对自身对于基础研究的薄弱条件,周博达的异国求学之路步履维艰。

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周博达意识到,发展较早的西方医学在医学研究方面较为规范,且不管是实验的硬件设施,还是研究思路、方法等软件基础上都相对较强,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有着创新的思想,这激发了他的决心及毅力。

边学做饭菜,边实验研究;边练习英语,边恶补基础研究相关知识点。

半年时间,他快速适应环境,在不下百余次的实验当中,脑中关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创新思路渐渐清晰。

谈及收获,周博达说,对于自身而言,思路、眼界开阔了不少;对于医学发展来说,自己对医学研究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也想回到国内运用于实践。

两年的学习生涯让周博达收获不少,带着一腔热血,年,他回到祖国。

经过三年内科学的规范化培训和两年心血管内科的专业培训,年,周博达医院心脏内科,在一线从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危重症、肿瘤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

付诸实践,用所学守护人“心”

医院在肝胆、心脏、神经及肿瘤等疾病治疗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前沿技术,每天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寻医问药。

不断看病救人的过程当中,周博达渐渐发现了几个问题,“精准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即冠心病支架手术,其实这项技术已经很普及,但是却存在一个问题。”

他说,冠心病的治疗中,造影剂必不可少,但由于造影剂本身会对肾脏造成损伤,同时患有肾功能不全和冠心病的患者群体,对于治病的态度相对消极,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大增加的猝死几率。

解决这个虽为数不少、但同样重要的患者群体的后顾之忧显得极为迫切,周博达也一直在临床实践中潜心研究。

临床医学的专业背景、规培五年的丰富经验,再有公派出国的所见所学及当时美国的先进经验参考,周博达在院内提出开展极低剂量造影剂冠脉介入治疗的设想。

极低剂量造影剂冠脉介入治疗:主要针对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或者肾脏移植后的患者,行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造影剂加重肾功能损害甚至透析的临床问题,通过术前、术后水化,术中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尽可能减少甚至不用造影剂,在安全、高效完成冠脉介入治疗的前提下,尽量保护患者肾脏。

受技术及理念所限,这一想法在当时提出较早。医院认可后,周博达也开始尝试实践。

小王是周博达救治的一名年轻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年初,他出现了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但因担心肾功能恶化,一直没有对心脏进行进一步检查。

直至年冬天,一天起床后他突感胸痛剧烈,呼叫救护车送至北京医院急诊,医生诊断其为急性心肌梗死,建议立即行急诊冠脉造影。

因为担心造影剂的肾脏损伤,小王与大多数患者一样,迟迟下不了决心。

听闻这一情况,周博达向小王介绍了极低剂量造影剂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消除顾虑,并亲自为小王进行手术,期间,仅使用10ml造影剂。

经过精心护理,术后小王的肌酐不升反降,恢复效果很好,这让周博达备受鼓舞,也信心大增。

如今,随着器械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极低剂量造影剂冠脉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完善,该技术已经在国际和我国十余个心脏中心相继展开,更多像小王一样的患者得到了更优的救治。

探索不止,想让更多患者受益

除了同时患有肾功能不全和冠心病的患者群体,基于新型抗癌治疗对心脏产生较大影响的实际情况,周博达也在研究着如何为抗癌后心脏受到一定损伤的患者群体提供专业诊治。

年,周博达提出并开设了北京市首个肿瘤心脏病专病门诊,专门开展肿瘤治疗(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前的心脏评估,肿瘤治疗后心脏损伤的诊治,特别是靶向药物,如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等造成心脏损伤的治疗。

两年多的时间,周博达已救治近千名患者,大大降低了抗癌治疗对于患者心脏的损伤。

年,周博达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肿瘤心脏病学组委员和国际肿瘤心脏病联盟成员,并在肿瘤心脏病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GlobalCardio-OncologySummit中介绍诊治经验。

此外,在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和副院长张萍的影响下,周博达致力于服务国家需求和人民健康的医工结合研究。

他不仅研究具有实时心电、血压、呼吸监测功能,用于及时发现老年人心脏疾病的柔性可穿戴式设备,用于高龄照护;为避免介入心脏病专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接触电离辐射受到损伤,还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冠心病介入手术机器人,等等。

周博达为守护患者健康做出了不少大胆探索和尝试,虽然成果颇丰,但是对于他来说,还有一个担忧。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饮食、肥胖和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过去30多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十几倍,年,我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甚至达到万人,居全球首位。

周博达说,目前的研究多聚焦于其中某一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一方面,缺乏全局考虑。

他直言,将高脂饮食所带来的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对包括糖代谢、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病生理过程进行综合考虑迫在眉睫。

最近,除了继续心血管方面的临床研究外,周博达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他希望能够尽快形成成果,对一系列疾病,而不仅限于某一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一方面起作用,让更多受各类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者都能受益。

文/本报记者孙丽萍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心医心,他为患者托起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