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18日电日前,中国心脏大会(CHC)开幕式和全体大会上,《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多项心血管病治疗技术取得进步。此外,《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综合排名》公布,中医院位列榜首。
会上,中医院党委书记郑哲解读《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显示,具备医院数量及手术量快速增长,主动脉介入手术发展最为迅速。先心病介入手术量逐年增长,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已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开展地区不断增加,六年手术量增长32倍,增长最多的为北京。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指标提升明显,24小时内再灌注率从年的70.3%升至年的81.5%,但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动脉桥选择、围术期输血控制指标持续改善。至少一支动脉桥的使用率为87.6%。心力衰竭诊疗过程指标逐年改善,但规范化诊断和评估能力亟待提升。
此外,上述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还存在以下问题:区域间医疗质量异质性依然突出。跨省就医结局改善,医疗服务同质化待提升。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材料费用占比下降,但药品费用占比上升,政策推进效果需要深入研究。
近年来,中国在心血管病“救治难”的问题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心血管病患者住院人数快速增加,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指数取得进步,多项心血管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或接近领先水平,多种疾病的住院死亡率下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医院院长胡盛寿认为,医院的技术进步,并不能降低中国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
由于中国老龄化,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心血管病死亡率和病残率仍在增加,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仍未出现。数据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心血管病都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我国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而且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升高。
胡盛寿提出,新时代中国心血管病防控策略以及医学研究使命。他表示,应当聚焦‘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任务,以需求和目标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要出药物靶点、出技术、出产品、出指南、出政策依据,以提升中国心血管原创的理论、技术、方法、产品、模式为目标,全面提升中国心血管医学研究的效率和产出率。
本届大会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循环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三方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