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生解剖5000多例猝死者后发现罪魁祸首
TUhjnbcbe - 2024/10/18 16:39:00
如何治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4793199.html

冬天是许多疾病高发的季节,猝死也不例外。据统计,相对于更温热的春夏,猝死在寒冷的秋冬发病率要提高20%。

人们一听到猝死就心慌害怕,因为它往往来得毫无征兆,突然间就带走生命。但事实上,猝死虽然没有明显的预警,但并非无迹可寻。

一、研究发现:猝死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

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期刊刊登了一项名为《我国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的研究。该研究对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总猝死病例的57.8%,其次为肺源性猝死,占21.6%;脑源性猝死占比为9.21%。

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或失去有效的泵血能力,通常导致意识丧失和全身性器官功能衰竭。如果不能及时获得适当的医疗援助,死亡通常在几分钟内发生。

在国家心血管中心的统计数据中,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病例高达55万,居全球之首,但目前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

研究显示,30至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在这个生理时期,身体疾病形成的风险相对较高。与此同时,社会中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嗜烟好酒等因素相互叠加,容易导致“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

因此,在这个年龄段,人们容易受到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影响,同时还可能面临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疾病导致的猝死风险。

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教授陈海旭也指出,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在发生心梗时更容易发生猝死。对于年轻人而言,由于心脏尚未形成代偿保护机制,许多人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比如说,室颤相当于心脏骤停,瞬间失去意识,从而导致猝死。

二、四分之一是“太激动”,四分之一是“太劳累”

最新一期《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研究《我国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该研究分析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

研究人员发现,猝死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57.8%,其中:

55.2%冠心病猝死,占比最高;21.6%为肺源性猝死;9.21%为脑源性猝死。

研究人员同时表示,30岁~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其中与猝死有关的最主要因素为情绪激动(26%)和劳累(25%),其次为饮酒和过饱等。

换话说,在这些猝死人群中,四分之一是“太激动”,有四分之一是“太劳累”!

太激动:易生病!

情绪波动大的人,往往伴随着性子急、脾气暴,甚至生气时暴跳如雷,与人争得面红耳赤;高兴时又容易大喜过望、乐极生悲。

因为一点小事,导致情绪激动,出现悲剧的事情并不是少数:

之前有一位媒体人的公公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到医院及时抢救后,这名媒体人发现——

在公公的病房里,6个患者性格都一样:脾气都特别急,情绪波动大,遇事时更急!

因此她总结了一点:这些人都爱生气、爱发火,情绪易激动,脾气都暴!

不仅如此,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冯爱平此前发表的《脾气急躁也会引发皮肤病》一文中介绍,情绪波动大、脾气急躁,除了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还可引发皮肤病。由于性情急躁,情绪易激动在部分人会引起机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紊乱,易引发白癜风和银屑病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天疱疮等。

年《实用心电学杂志》03期中一篇《情绪激动诱发老年心性猝死20例临床分析》的研究文章就指出,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猝死发生的主要因素,但如果伴随出现情绪激动、心理紧张、兴奋过的状态下,会导致交感神经过的兴奋,心肌室颤“阈值”降低,导致室颤,最终出现猝死。

所有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猝死,表面看来像是种突发的意外。但其实所有的猝死前期并不是毫无征兆的,这是蓄谋已久的事件。临床上发现,很多猝死的人,都会经历一个高压、长时间的精神紧绷、高强度工作事件。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雅君表示,从疲劳到猝死仅六步:

轻度疲劳→身体发沉→精疲力竭→身体有恙→疾病缠身→突发猝死

人体处于疲劳状态下的特征

如果持续疲劳超过6个月,休息不能缓解,同时还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症状,就应随时告诉自己——“我要休息了”。

三、如何预防猝死?坚持做好3个要点

尽管现在的抢救设备越来越先进,但如今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仍然不高。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余涛表示,心脏性猝死可以预防和进行有效的前期处置。需做到以下三点:

1.一戒:戒烟

2.二控:控体重、控三高,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伙伴;三高已被证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三调:调饮食、调心理、调节奏。调饮食:将大鱼大肉调整为蔬菜瓜果,将高脂高盐调整为清淡原味,将暴饮暴食调整为每餐“八分饱”。调心理:心脏病突发往往与各种情绪的过度产生关系密切,应避免大喜大怒。调节奏:避免长期连续加班或劳累。

总体而言,预防心源性猝死是一项关乎生命安全的重要任务。生活方式的调整是其中的关键,而定期体检,及时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对于降低猝死风险也至关重要。#小寒聊健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生解剖5000多例猝死者后发现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