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心房颤动该如何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脑
TUhjnbcbe - 2024/10/21 16:49:00

大家好,我是心血管屋王医生。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有心房颤动、冠心病、脑梗死的人群是越来越多,那么当患有心房颤动时该如何治疗,当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脑梗死又该如何治疗?

今天就和大家讨论一下。

首先,谈一下,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根据定义,就可以明确知道,所谓的冠心病,其实就是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的动脉硬化,引起血管狭窄,从而导致心肌的缺血所诱发的心脏疾病。

由此,目前临床上,常规将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以上,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小于50%的狭窄,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换句话说,当冠状动脉管腔直径减少50%以上时,临床上已确诊为冠心病了。

有些患者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相关症状,其中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是出现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主要位于胸骨中上段后部,并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无名指、小拇指侧。这些疼痛或憋闷感常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如跑步、情绪激动、劳力、饱食等等,每次持续数分钟,但经过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得到缓解。

由上述可知,冠心病的治疗策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延长生存期是治疗冠心病的首要目标,主要方案是予以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及抗血小板治疗。

第二,对于那些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其治疗原则是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善冠状动脉血液供应、降低心肌氧耗的药物,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常使用β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药、钙通道阻滞剂以及营养心肌等相关药物。

而对于那些没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及抗血小板治疗。

同时,如果心率偏快的话,还需要控制心室率,如果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也需要积极严格地控制。这些治疗方法的目的是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指规律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伴有无效的心房收缩,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你可以理解为,心房颤动就是心脏乱七八糟地跳动,胡乱地跳动,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节律是绝对不整齐!

下面,来看看心房颤动心电图的表现。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包括:

①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为f波:频率约-次/分;

②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次/分之间,药物(儿茶酚胺类等)、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衰急性加重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心室率可达~次/分以上;

③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增宽变形。

那么,心房颤动该如何治疗呢?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在谈治疗原则之前,先简述一下,心房颤动对人体的危害?

主要是三点:

首先,当心室率超过次/分时,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搏出量明显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心房颤动导致心脏收缩不规律,使得每次收缩的血液量减少,从而影响了心脏的整体输出量。同时,因为房颤时心房是快速无序的收缩,不能有效地将更多的血液挤压至左心室,故全身的心排出血量比窦性心律时减少达25%或更多。

这种情况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头晕、胸闷、气短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如果,本身就合并有心脏扩大,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脏基础疾病,那么快速型心房颤动会进一步诱发并加重心力衰竭,甚至可出现休克,猝死等。

其次,如果当心室率持续超过次/分时,心肌耗氧量增加,但冠状动脉供血可能不能满足其需要,长时间下去可出现心动过速心肌病,同时,加之房室收缩不同步、心室应变不同步等多种因素诱发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房颤患者的病情,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两者互为因果。

如果心室率持续低于50次/分,又或者是心房颤动伴有长间歇,如果长间歇R-R大于5.0秒,出现严重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乏力,运动耐力减退,双眼黑蒙,甚至晕厥,如果合并严重的心脏器质性病变者,甚至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发生。这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心房颤动还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由于心脏收缩不规律,血液在心房中淤积,很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可能会随血液流动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脑部、肺部等,引发栓塞事件。在脑部,血栓可能导致脑梗塞;在肺部,血栓可能导致肺栓塞,这些病症都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据统计,房颤患者的痴呆发病率也是无房颤人群的1.5倍,可能与卒中、颅内出血及大脑低灌注等机制有关,从而增加了痴呆的风险。痴呆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还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由上述危害可知,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去恢复成正常心律,特别是在诊断1年之内的房颤患者,节律控制策略在改善预后方面相较于室率控制策略具有显著优势。

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早期实施节律控制策略,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心房重构,还能预防高危人群的房颤相关死亡、心衰、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这种策略在延缓房颤进展、减少房颤相关症状方面也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第二,有人问了,如果房颤无法恢复为窦性心律,该怎么办呢?

那么控制心室率成为关键。对于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初始的心室率控制目标通常是静息心率<次/分。这有助于降低心脏负担,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第三,由于房颤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故对于不能恢复为正常窦性的心房颤动患者,均根据其危险评分,个体化的抗凝治疗,包括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永久性房颤,以及反复发作超过48小时以上的阵发性心房颤动。这是为了预防血栓形成,从而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如脑栓塞的发生。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介入行左心耳封堵术,已被证实可以明显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治疗手段,我们可以为房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句话总结,心房颤动的患者,首先尽可能地恢复为窦性心律,若不能恢复,则需要控制心律,快了加药减慢心率,慢了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维持心率,同时予以抗凝治疗。

下一个问题,抗凝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呢?

在此,需要说明一下,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抗凝治疗?不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抗凝治疗?

我们体内血液存在有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两套系统,其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处于动态平衡,既保证了血液的可凝固性,又保证了血液的流体状态。

举个例子:我们的手指头不小心被划破了(较小的伤口),流血了,此时,体内的这个平衡就被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凝血系统被触发,然后就几分钟时间,手指头的伤口处就自行止血了,对吧。

而我们的抗凝治疗,就是要打破这个平衡,你可简单理解为,抗凝就是保持血液处于被溶解状态,让血液稀释,变成不易形成血栓的状态。

有人问了,那口服抗凝药不是就会导致出血吗?

没错,抗凝治疗就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对于一个人是否要进行抗凝治疗,就需要进行个体化评估,权衡利弊,进行治疗。

目前指南推荐,对于亚洲人群,采用CHA2DS2?VASc?60评分进行抗凝。

即:C充血性心衰、H高血压、A2年龄≥65岁、D糖尿病、S2卒中、V血管疾病、A年龄60~64岁、Sc性别(女性),共9分。

指南推荐:

推荐CHA2DS2?VASc?60评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应使用OAC。

推荐CHA2DS2?VASc?60评分为1分的男性和2分的女性,在权衡预期的卒中风险、出血风险和患者的意愿后,也应当考虑使用OAC。

推荐CHA2DS2?VASc?60评分0分的男性或1分的女性患者,不应以预防卒中为目的使用OAC。

需要说明一下,卒中的危险因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时刻都在变化。据最新的研究显示,大约有16%的低卒中风险患者在短短的一年后,他们的风险会显著上升,进展为中高卒中风险人群,故对于CHA2DS2?VASc?60评分为0分的男性或1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应该每年均进行一次风险评估。非常值得提醒的是,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单药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不能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虽可降低一定的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但显著增加大出血风险,因此,不推荐抗血小板治疗用于房颤相关卒中的预防。

由此,很多人就大疑问了!

对于冠心病的病人,就是需要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这不是矛盾了吗?

并不矛盾,那么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该如何治疗呢?

目前临床指南推荐:

(OAC包括华法林和NOAC,NOAC为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又称新型抗凝药,熟知的利伐沙班就属于这类药。)

一、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

如出血风险高于缺血风险,应尽早(≤1周)停用阿司匹林,之后使用包含OAC与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栓治疗至12个月,12个月以后长期单用OAC治疗;

如缺血风险高于出血风险,包含OAC与DAPT的三联抗栓治疗应维持至PCI术后1个月;之后使用包含OAC与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栓治疗至12个月,12个月以后长期单用OAC治疗。

二、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未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

建议使用OAC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治疗维持6个月后,长期单用OAC治疗。

三、对于慢性冠脉疾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

如出血风险高于血栓风险,应尽早(≤1周)停用阿司匹林,之后应使用OAC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治疗维持6个月,长期单用OAC治疗;

如血栓风险高于出血风险,应使用包含OAC与DAPT的三联抗栓治疗应维持至PCI术后1个月,之后使用包含OAC与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栓治疗维持6~12个月,12个月以后长期单用OAC治疗。

四、对于慢性冠脉疾病未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

合并CCS未行PCI的CHA2DS2?VASc?60评分男性≥2分或女性≥3分,建议长期单用OAC治疗;

合并CCS未行PCI的CHA2DS2?VASc?60评分男性=1分或女性=2分,可考虑单用OAC替代抗血小板治疗。

有人问了,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又该如何治疗呢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CHA2DS2?VASc?60评分系统里面,有一项评分标准就是卒中,包括:既往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体循环栓塞;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且分值为2分,故而,当房颤合并脑梗死即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并建议单用OAC替代抗血小板治疗。

好了,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我是心血管屋王医生。

如果你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祝大家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声明:本文仅作科普宣传,不做疾病诊断与治疗。如有相关临床症状,医院正规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房颤动该如何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