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心血管疾病,
TUhjnbcbe - 2025/1/18 16:56:00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导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狭窄或者闭塞而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的心血管疾病,简称冠心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系统疾病(CVD)患病人数达2.9亿,这其中包括万冠心病患者。

01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可以诱发疾病

1、冠心病与SYNTAX评分

近年来,随着对冠心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其诊治流程已从“诊断-治疗”模式向“诊断→评估危险分层→治疗”的模式转变。对于冠心病患者,有效地评估其发生不良预后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医生或家庭医生对冠心病患者及时有效的病情评估及疾病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对于现代模式的稳定性冠心病诊治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冠心病病情进展,本质上来说是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冠脉血管的狭窄或者阻塞的结果。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及时有效的血运重建,往往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寿命。

面对不同的病变血管,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方式,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关键。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冠脉病变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方式一直困扰着心脏介入医生。

2、冠心病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

近些年来在对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发现慢性炎症是导致冠状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目前有学者研究表明RDW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标记物,用来反应机体慢性炎症水平的高低。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可以使得幼稚红细胞提前释放入血,使外周平均红细胞体积偏大,进而导致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增加。

当外周平均红细胞体积偏大时,可以阻塞微血管的血流,导致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反之,当心肌细胞出血缺血、缺氧时,亦可以使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发生异常,导致氧化应激被激活,改变心肌细胞脂质、DNA和蛋白质,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炎症和程序性死亡。因此有学者将RDW作为一项冠心病预测及不良预后的指标。

02了解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机制,有效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1、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血管疾病直接作用机制

红细胞膜含有大量的胆固醇,是机体其他细胞膜的含量的1.5-2倍。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来源约40%来自胆固醇,其中大部分脂质中的胆固醇来源是由于炎症细胞吞噬红细胞。生理条件下,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器和蛋白受体。

不能合成和降解胆固醇,红细胞膜胆固醇只能从血浆中通过物质交换作用,以游离的方式分布于细胞膜外层。病理状态下,这种物质交换平衡被打破,使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增加。当这种病理状态下的红细胞进入粥样硬化斑块时,被炎症细胞吞噬导致胆固醇沉积,破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从而导致其破裂。

另有研究表明,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也与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机制与炎症细胞吞噬细胞膜胆固醇增多的红细胞,导致粥样斑块内出血有关。国外研究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升高被证明与红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的增加独立相关,其机制与红细胞膜胆固醇增多影响红细胞形态,导致红细胞功能障碍有关。

2、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血管疾病间接作用机制有关

(1)炎症细胞因子

炎症细胞因子上调可以导致骨髓造血减少,使成熟红细胞产生减少,从而影响红细胞分布宽度。既往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当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中,可导致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上调,从而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红蛋白形成,导致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变化。

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一项反应机体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已被证实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心肌梗死、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证实了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各种炎症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给全球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

一项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是一项炎症因子可以预测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同时一项关于新冠肺炎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死亡率及严重程度的关系Meta分析显示,高水平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新冠肺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死亡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高于存活患者,重度新冠肺炎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高于轻度患者。

(2)氧化应激

当机体存在有害刺激时,可导致机体内环境的活性氧与抗氧化失衡,进而使机体产生损伤,称为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与血管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吸烟、高血压等是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的危险因素,其均可导致氧化应激的激活。

同时氧化应激亦可造成造血系统内环境紊乱,从而导致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在一项中至重度残疾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12个月和24个月随访发现,氧化应激是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改变和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国外研究表明,长时间大量吸烟可以引起机体氧化应激,从而导致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升高。

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高血压的起源。血压升高刺激Ⅱ可促进肾脏、大脑和血管系统中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导致高血压。并且氧化应激可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是组织灌注损伤,这都可反映在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升高上。

(3)贫血

慢性贫血患者常常表现为特异性血流动力代偿反应,出现全身血管阻力低、心输出量增加、水钠潴留、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率过滤降低等情况,导致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导致左心室重构。国外一项纳入名健康人群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贫血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HR:1.41,95%CI1.01-1.95)。

贫血可能是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导致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机制与炎症应激、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不足有关。同时,红细胞分布宽度与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之间的联系在贫血和非贫血的患者中都存在,但在非贫血的患者中作用效果明显更强。

结语:对于心血管疾病罹患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增高,往往提示患者的疾病进展或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诊疗医生需进一步完善专科检查,做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存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1
查看完整版本: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