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据报道,全球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人数已超过1.8亿,我国冠心病患者数量超过万。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是最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手段之一,其疗效直接影响着千万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最基本的介入治疗基于冠脉造影术,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都是凌驾于常规造影检查的高级有创技术。前者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冠脉功能学评估技术,而后者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冠脉影像学评估技术。大量研究证实,两种技术指导的介入治疗与单纯造影指导相比,均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即便如此,FFR与IVUS各有利弊,FFR在选择心肌缺血患者、决定是否干预方面有绝对优势,而IVUS在血管重建过程及其优化方面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然而,作为一种策略指导整个介入治疗时,两种技术孰优孰劣尚不明确。此外,很多情况下很难同时使用两种技术,但尚无任何研究对两种技术进行头对头的对比。因此,两者的直接对比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浙江大学王建安教授团队联合首尔大学Bon-KwonKoo教授团队与中外16家医疗中心在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上发表题为FractionalFlowReserveorIntravascularUltrasonographytoGuidePCI。该研究比较了FFR与IVUS在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旨在弥补指南缺口,给予患者更精准、更合理的治疗。
这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试验,共入组例冠脉中度狭窄患者。随机分为FFR治疗策略组(介入治疗指征为FFR≤0.80)和IVUS治疗策略组(介入治疗指征为最小管腔面积[MLA]≤3mm2或3mm2[MLA]≤4mm2且斑块负荷70%)。主要终点为24个月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以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
结果显示,主要终点事件上FFR组不劣于IVUS组(8.1%vs.8.5%,非劣效性p=0.01)。然而,FFR组介入治疗的患者比例较IVUS组低约21%(44.4%vs.65.3%)。
FLAVOUR研究再次证实了即便跟IVUS指导策略比,FFR仍可以有效地减少血运重建、减少支架数量。在冠心病患者日益剧增,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今天,此项结果具有重大的卫生经济学意义。
此外,相比FFR明确的介入治疗指正,IVUS的介入治疗决策能力被公认为是其“短板”。而本研究所用的IVUS的介入治疗指征既考虑到管腔狭窄,又兼顾斑块负荷,结果获得了与FFR≤0.80接近的指导价值,此结果将有望成为改变IVUS现状的重要一步。
该研究首次对比了FFR与IVUS两种不同维度的工具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运重建的指导价值,开启了功能学评估手段与腔内影像工具的对照研究,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在当下,对于只有FFR或IVUS两种设备之一的心内科医生和心导管室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浙江大医院的胡新央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建安教授为该论文的主要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