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省卫生健康委与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在南方国际心血管会议上发布广东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调研报告,4年五市(区)近例心梗急救“广东数据”出炉。
广州日报报纸版面图
专家表示,患者只需做到防控危险因素与及时就诊这两点,便可从容应对急性心梗。
大数据
40岁以下年龄的患者占比有上升趋势,最低发病年龄仅为20岁。
无吸烟或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仅占15%,其余的患者皆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上述危险因素。
仅有6%左右心梗患者呼叫。
30岁以下患者无人经医院就诊。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住院日约为7.9天,住院花销约为元。
(广东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调研报告,数据汇总了4年间省内五市区近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数据。)
40岁以下患者占比呈上升趋势
据了解,广东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调研报告,来自区域性急性心肌梗死现代救治体系的构建(GAMI)项目,数据汇总了~年4年间,省内包括广州、茂名、顺德、东莞、番禺等在内的共5市(区)近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数据,并对此进行心梗发病救治相关分析。
分析发现,广东心梗发病趋于年轻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于50~69岁年龄段,低年龄段发病人数增多,40岁以下发病患者有人,最低发病年龄仅为20岁。40岁以下年龄的患者占比有上升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中,无吸烟或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仅占15%,其余的患者皆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上述危险因素。吸烟与高血压更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戒烟、控制血压尤为重要。
30岁以下患者无人呼叫
项目组发现,近多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需要约5.7个小时才能到达可以医院就诊。其中,30~50岁年龄段的患者就诊时间最短,20~29岁以及80岁以上年龄段就诊时间更长。
心梗患者呼叫救护车就诊率低,仅有6%左右心梗患者呼叫后送至PCI医院就诊。70岁以上患者心梗发病后呼叫就诊的比例相对较高,70岁以下患者呼叫就诊的比例普遍较低,30岁以下患者无人经救护车至PCI医院就诊。
项目组专家指出,呼叫就诊,能够更加减少至可行医院就诊的时间,获得宝贵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时间。同时,医院转院就诊的患者平均就诊时间约为7小时,也有必要进一步减少转运患者就诊时间。
入院到开通血管平均花92分钟
报告显示,从发病到完成血运重建所需时间平均缩短至7.4小时,平均门球囊时间,医院院门口到扩张球囊开通血管耗时约92分钟,基本符合国际标准要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救治流程优化效果显著。门球时间缩短主要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后接诊流程优化相关。
数据显示,医院的门球时间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满足门-球时间<90分钟的达标率显著提升。
不过,专家们也注意到,急性心肌梗死总体再灌注时间下降幅度不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及时接受治疗的比例仅3.3%,超过24小时后再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超过1/5,说明提高患者就诊意识,缩短就诊时间仍然很有必要。
人均每次住院花费约4.4万元
过去的四年里,全省急性心梗患者的住院死亡/自动出院率逐年下降,平均为8.2%,与全国心梗救治院内结局数据相近。
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