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心血管内科独立完成一例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逆向介入治疗,标志着科室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迈上新台阶。
“借道”反向置入支架
据介绍,56岁的患者陈先生,在3个多月前开始出现胸闷,伴活动后气促,劳累时症状明显。多次在外院门诊就诊治疗,但症状反复发作。
“他在外院做的冠脉造影显示,3条血管病变,右侧冠状动脉比较严重。”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国奇说,右冠状动脉主要向右心房、右心室供血,如果发生堵塞会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
陈先生入院后,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医生决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一般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的患者。
按照治疗方案,3月12日手术开始。术中行冠脉造影提示,患者右冠近段狭窄约70%,中段闭。术中首先采用了正向介入治疗,由于病变复杂,闭塞严重,正向导丝难以穿过。
张国奇说:“由于正向开通闭塞血管未能成功,于是采取技术要求更高的逆向开通血管策略。”
手术团队立即启动逆向技术,从患者对侧相对正常的血管,通过侧枝循环逆向通过闭塞段血管,再建立正向轨道,最终成功开通了闭塞的血管。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康复出院。
据了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治疗相对困难,现在利用逆向PCI技术改变手术路径,危重冠心病患者也能得到微创治疗的机会。
“逆向技术是PCI技术的最后一个难关。”张国奇介绍,逆向PCI技术通过微小的侧支循环血管来疏通闭塞的大血管,对穿刺技术的要点、指引导管的选择、逆向导丝技术等要求较高。此技术的顺利开展,可以为区域内的冠脉病变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服务。
冠心病呈年轻化趋势
“冠心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张国奇介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有研究表明,冠心病年轻化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高危因素有关,喝酒、抽烟、熬夜、缺乏锻炼等是公认损伤身体的生活方式,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塞。
据了解,冠心病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常会感到前胸疼痛,也有不少冠心病人并无典型的症状,仅表现为胸闷、胸痛。
张国奇表示,冠心病可防可治,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此外,无论是心脏病患者还是身体健康的人群,都应定期进行体检。一旦有问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治疗。
知多D
日常如何预防冠心病?
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不要暴饮暴食,低盐,低脂,避免肥胖。多摄入高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养成习惯按时排便。
加强运动,如通过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消耗脂肪。
戒烟戒酒。吸烟、饮酒都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烟草含有多种有害成分;酒精不仅损伤肝脏,还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诱发心律失常,加重冠心病。
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血压、血糖,避免血压、血糖大幅波动,诱发冠心病。
文/图:陈之瑜彭可明何京鸿清医宣刘秋宜(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