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不合理的膳食与机体代谢相互作用,促使体内多种代谢途径发生改变,最终体现在机体代谢物种类和浓度的变化。11月5日,中国心血管代谢大会暨第五届金陵心血管病大会暨首届南京心血管临床创新技术论坛在南京召开。南京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徐标指出,控制代谢异常、改变代谢方式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式。
糖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甚至比肿瘤的死亡率还要高。”徐标主任介绍,据估计,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超过3亿,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并呈现年轻化态势。
提到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抽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等这些关键词大家都不陌生。而徐标主任告诉记者,其实这些正是都与人体的代谢有关。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受代谢因素的影响,血糖、血脂、尿酸、肥胖等多重代谢紊乱都是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一旦得了心血管病以后,人体的代谢又会随之发生异常,形成不良循环。
“比如说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以后,我们国家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就增加了好几倍。过去,我们人均胆固醇水平大概在毫克左右。而现在人均胆固醇的水平已经很高了,有的地方已经增加到毫克。”然而,伴随着胆固醇的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即市民常说的中风、心肌梗死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可遗憾的是,徐标主任指出,多数代谢异常疾病在早期尚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诱发了心血管疾病的不良结局。比如糖尿病或者高胆固醇血症早期病人可能毫无症状,也就不想去干预。在发生了疾病引起中风、心梗之后,才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