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心梗、心衰等心脏病患者康复管理的重要环节,很多人都很疑问,患者都患有心衰、心梗了要怎么运动呢?其实,掌握正确的方法,心脏病患者完全可以运动,通过运动就可以促进康复。
01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运动方案
1.心肌梗死急性期
心肌梗死监护室或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的阶段,这个阶段活动量要求低,主要指上下肢被动运动,由专业康复师来执行。此期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以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促进有坏死心肌的心脏修复。
2.亚急性期
回到普通病房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在监护下进行室内或者走廊内步行运动,这样来完成心肺运动试验评估。
3.出院早期以及门诊康复期
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检测出患者的无氧代谢阈值(AT值)来制定患者的运动处方,适可而止切不可心急。
4.维持期或稳定期
此期患者相对稳定,按照医生制定的运动处方每周3-5次有氧运动,然后定期复查。
02心梗、心衰患者的康复运动形式
1.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是一种良好的运动形式,过去对此争议一直很大,临床上曾一度认为抗阻运动对心肺疾病患者有害,从而禁止进行,但目前认为一些肌肉训练在内的抗阻运动有利于心肺疾病患者的康复,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频度以及强度,包括俯卧撑、哑铃、运动器械或弹力带等。
2.柔韧性运动
可以进行针对主要肌群的柔韧性运动,这些有助于释放压力、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受伤风险、增加关节营养、降低肌肉僵硬,改进体型以及平衡肌肉,并且要坚守腰背痛,可用于训练前热身活动,达到肌肉加温、伸展、避免损伤的效果,或者在有氧训练、抗阻训练结束后进行。
3.平衡运动
平衡运动的益处包括提高和恢复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以及减轻跌倒的后果、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4.放松运动
患者运动后注意不能立即停止运动,而是要做一些轻微的整理、放松运动,这样有利于运动系统的血液缓慢回流到心脏,让心脏适应运动停止后血流动力学改变,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诱发心脏事件的发生。
03康复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选择适宜的运动时间,多在下午,餐前、后2小时适宜,而且,要在安全合适的环境中运动,比如空气新鲜、清洁卫生、阳光充足,穿着要宽松、舒适、通气、吸水好的衣服,运动前后不宜大量饮水,避免增加心脏和胃的负担。运动后不要立即用热水洗澡,以防血管扩张,出现头晕、恶心,运动停止后先用毛巾擦干汗水,再用温水擦身,有助于消除疲劳或者防止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