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久坐、体力劳动大大减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男性、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冠心病家族史。
3、饮食及环境污染:膳食结构的变化及环境污染的侵害,也易于引起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生理机能紊乱。
综合以上因素,长期如此,心脏的血管壁内皮损伤、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明显加快,这是引起心肌缺血的基本原因。而一旦出现持续熬夜、过度疲劳、精神打击、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等诱发因素时,血管持续痉挛收缩、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终导致突然出现血管闭塞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冠心病)
的临床分型
1隐匿型或无症状型冠心病是指无临床症状,但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心电图典型缺血性ST段改变、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等)的冠心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尸检发现这些人中近90%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心绞痛型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阵发性、持续数分钟的前胸部不适症状,包括压榨感、紧缩感、烧灼感、窒息感或堵塞感,并可放射到左上肢和肩背部。
3心肌梗死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供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发生急性坏死,表现为剧烈的持续15分钟以上甚至数小时的胸痛,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
4缺血性心肌病型持久的大面积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减少、坏死、心肌纤维化、心肌瘢痕形成,发生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慌、气短、浮肿症状。
5猝死型由于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猝死型冠心病好发于隆冬季节,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所致。
心肌缺血需要
做哪些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尤其是患者症状发作时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还能够发现心律失常。不发作时多数无特异性。
2.心电图负荷试验
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对于安静状态下无症状或症状很短难以捕捉的患者,可以通过运动或药物增加心脏的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记录到ST-T的变化而证实心肌缺血的存在。
3.动态心电图
可以24小时连续记录并分析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的变化,又称Holter。即使病人无心绞痛症状,也可记录到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发作时的ST-T变化。该检查无创、方便。
4.核素心肌显像
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以及某些患者不能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负荷试验,则可提高检出率。
5.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心脏形态、结构、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6.血液学检查
通常需要采血测定血脂、血糖等指标,评估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中以心肌肌钙蛋白为主。
7.冠状动脉CT
多层螺旋CT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是一项无创、低危、快速的检查方法,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和随访手段。适用于:①不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核素心肌灌注等辅助检查不能确诊。②冠心病低风险患者的诊断。③可疑冠心病,但不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④无症状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筛查。⑤已知冠心病或介入及手术治疗后的随访。
8.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成像技术
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血管内超声(IVUS)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可以更好的观察血管腔和血管壁的变化。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可以评价冠状动脉血管功能,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心肌缺血
的预防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药物治疗方案:ABCDE。
A.阿司匹林(Aspri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B.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Bloodpressure)+体重指数控制(BMI);
C.戒烟(Cigarette)+降胆固醇(Cholesterol);
D.合理饮食(Didt)+控制血糖(Diabetes);
E.运动(Exercise)+健康教育(Education)+情绪(Emotion)。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诊查。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或上腹部憋闷、胀满感觉,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时伴有大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4)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者。
(8)疲劳感:上述症状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疲乏无力,也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形式。
青年人心肌缺血有什么临床特点?
青年人的心肌缺血多以急性心肌梗死型为首发表现,且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包括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饮食不节、大量吸烟和饮酒,90%以上是在31~40岁时首次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尤以从事脑力劳动者居多。40%以上患病前无任何先兆症状,心肌梗死是其第一个临床表现,且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易漏诊和误诊。
有资料表明,青年心肌梗死患者(40岁以下)占所有心肌梗死者的2%一6%,患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的青年患者77.3%可存活16年。追踪研究16年的结果提示: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组中34%一45%出现复发,其中56%于第二次心肌梗死后死亡。多项研究提示,青年人心肌梗死者,危险因素明显多于老年人心肌梗死,吸烟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早发心肌梗死者比晚发者遗传因素更强,即亲属中有冠心病者较多。
青年人该如何防范心肌梗死的“突袭”?
1、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每晚睡足8小时,避免熬夜工作,避免精神紧张、大喜大悲,保持心态平和;
2、规律运动,应根据个人喜好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三至五次,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3、膳食方面应以富有营养的清淡饮食为主,做到按时进餐、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适时补充水分,可以避免血液粘度增加及血栓形成;
4、不吸烟,少喝酒,吸烟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烟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可使血管痉挛、而一氧化碳也会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大量饮酒则可能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5、此外,定期健康体检,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则有助于早期干预心肌梗死的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专家简介
陈宏,主任医师,心血管硕士。
现任辽宁省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老年病细胞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学会辽宁分联盟第一届常务委员。
擅长复杂心律失常分析、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及药物治疗;心血管科疑难病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心血管科急症、危重症、冠心病及肺栓塞的抢救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难治性高血压治疗。
医院改革重点临床各科室诊疗能力建设项目青年项目一项,于核心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出诊时间:每周五全天
出诊地点:医院3号楼心血管(二)诊室
医院
tal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