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干货丨急性心梗后心衰的预防及管理
TUhjnbcbe - 2020/11/30 12:36:00
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以其较高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成为全球沉重的疾病负担,被称为心血管领域最后的“战场”。我国心衰的病因谱已转变为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为主,心脏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为辅的格局。一.心肌梗死后心衰流行病学现状

1.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潜在人群数量庞大


  年中国心血管报告显示,全国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约万,下图所示。

2.心衰住院率高,疾病负担重

(1)心衰患者住院频率和天数


  心衰患者全年70%以上的住院是由心衰引起的,每次住院平均时长中位数10天。

(2)我国心衰患者心功能以NYHAⅢ级为主


  心功能情况NYHAⅢ级为主,Ⅱ级、Ⅳ级患者呈减少趋势。

(3)心衰患者住院费用


  心衰患者次住院费用远高于其他主要慢性病,每次住院平均每人花费元/次。

(4)我国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率高


  心衰患者住院率高,占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的40%。

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病率高


  ·溶栓治疗引入临床前,STEMI后住院期间心衰发生率约40%


  ·~年瑞典SWEDEHEART注册研究显示,随着直接PCI的普及,住院期间心衰发病率从46%降到28%。


  ·CREARE-ECLA试验于年至年在我国纳入例12小时内出现症状的STEMI患者,例(12.2%)患者入院时即存在心衰,7天随访时,仍有心衰,另外例(7.7%)患者入院后发生心衰。

4.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预后差

(1)SWEDEHEART研究


  该注册研究在~年间纳入例AMI患者。研究显示AMI合并心衰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非心衰患者,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生存分析显示心衰患者死亡率是非心衰患者的20.9倍。

(2)GRACE研究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在~年间纳入例ACS患者。研究显示,入院时合并心衰的ACS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率风险为非心衰患者的2.2倍。


  随访6个月,入院存在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为非心衰的3.8倍,下图所示。


  

随访6个月,入院存在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为住院期间发生心衰患者的3.8倍,如下图所示。

二.心肌梗死后心衰的早期评估及预防

1.AMI后心衰的分类


  ?AMI就诊时发生的心衰——KillIPⅡ/Ⅲ级


  ?住院期间发生的心衰——KillIPⅡ/Ⅲ级


  ?出院后的心衰——NYHAⅡ~Ⅳ级

2.AMI后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


  理解各种心衰患者的发病机制是预防及制定治疗策略的关键。

(1)AMI就诊时发生的心衰


  心肌顿抑、心肌坏死、既往心衰的失代偿或乳头肌功能障碍导致的急性二尖瓣反流。

(2)住院期间发生的心衰


  体液和造影剂的超负荷、肾功能障碍、或其他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或心脏压塞。

(3)出院后的心衰


  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及神经激素系统激活。

3.AMI后心衰的早期识别


  年ACC/AHA/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推荐,处于心衰发生风险的患者,以利钠肽为基础的筛选后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左室功能障碍或新发心衰发生。


  ?心衰发生高风险患者早期风险分层,对预防心衰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方面:既往AMI史、心肌梗死部位、再灌注治疗延迟、年龄、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


  ?冠脉造影:多支血管病变、介入后TIMI血流、无复流、有创冠脉生理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


  ?心脏生物标记物:肌钙蛋白、脑钠肽、sST2、GDF-15、肽素。

4.从预防到治疗进行全面心衰防控

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

(1)心衰预防——阶段A


  ?高血压(Ⅰ,A):对存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或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80mmHg以下(Ⅰ,B);


  ?血脂异常(Ⅰ,A);


  ?糖尿病:可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控制肥胖、糖代谢异常(Ⅱa,C);


  ?戒烟和限酒(Ⅰ,C);


  ?利钠肽筛查高危人群(Ⅱa,B)。

(2)心衰预防——阶段B


  ?心梗后,推荐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Ⅰ,A);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可使用ACEI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Ⅱa,A);


  ?所有无症状的LVEF降低患者,推荐使用ACEI(Ⅰ,A)和β受体阻滞剂(Ⅰ,C);


  ?存在心脏结构改变(如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应优化血压控制,预防发展为有症状的心衰(Ⅰ,A)。

三.心肌梗死后心衰的综合管理

心肌梗死后心衰:从早期到全面。

1.指南推荐:ACS患者应尽早启动双抗治疗

(1)年ACCF/AHASTEMI指南


  应尽早或在直接PCI时给予STEMI患者负荷剂量P2Y12受体抑制剂(Ⅰ,B)。

(2)年ESC/EACTS血运重建指南


  推荐STEMI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时给予P2Y12受体抑制剂(Ⅰ,B)。

(3)年中国PCI指南


  STEMI患者首次就诊时应给予P2Y12受体抑制剂(Ⅰ,B)。

(4)年ESCNSTE-ACS指南


  NSTE-ACS患者计划保守治疗且无禁忌证时,诊断一经确立即推荐使用P2Y12受体抑制剂。

2.DANAMI3-DEFER试验


  该试验纳入例发病≤12小时、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1mv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标准的直接PCI支架置入组(n=)和延迟支架置入组(n=),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心衰住院、再次心梗和再次血运重建组成的复合终点。


  研究结果不支持STEMI患者延迟支架置入。

主要终点及亚组分析示意图。

3.DANAMI3-iPOST研究


  该研究纳入例发病12小时内、拟接受PCI和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传统PCI组。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心衰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


  结果显示,STEMI患者在建立灌注后立即进行缺血后处理与传统的直接PCI相比,未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心衰住院。

4.SWEDEHEART研究


  该研究在~间纳入例接受PCI治疗的NSTEMI患者。评估PCI治疗时机对1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终点是复发心梗、支架血栓和严重缺血。


  研究结果显示NSTEMI患者早期介入治疗获益更大。

主要及次要终点示意图。四.院内管理——控制心衰症状年中国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的急性心衰治疗流程。

1.急性心衰药物治疗推荐


  ?利尿剂(Ⅰ,B):有液体潴留证据的急性心衰患者均应使用利尿剂。


  ?血管扩张药(Ⅱa,B):收缩压是评估患者是否适宜应用此类药物的重要指标。


  ?正性肌力药(Ⅱb,C):适用于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和/或组织器官低灌注的患者。


  ?其他:洋地*类(Ⅱa,C);抗凝治疗(Ⅱa,C);改善预后的药物(Ⅰ,C)。

2.心梗后的治疗证据及推荐

3.心衰药物治疗的进展

(1)心脏窦房结起搏电流选择性特异性抑制剂


  伊伐布雷定通过选择性抑制窦房结If电流而减慢窦性心律。SHIFT研究提示,在现有指南推荐的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可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2)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聚焦神经内分泌机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双重调节机制:抑制RAAS和脑啡肽酶(NEP),激活心脏保护应答。PARADIGM-HF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降低再住院风险和死亡风险。

(3)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DAPA-HF试验显示,对eGFR≥30ml/min/1.73m2、NYHAⅡ~Ⅳ级、LVEF≤40%、NT-proBNP适度升高的患者,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达格列净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风险。

五.心梗后心衰的非药物治疗


  心梗后心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IABP、ECMO、心室辅助、心脏移植、细胞治疗。

1.心梗后心衰的非药物治疗指南更新及推荐

(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CRT适应证如下:

?QRS波宽度为≥ms;?强调做左束支图形;?左室多部位起搏:常规CRT无效者

(2)增加希氏束起搏(HBP)

HBP适应证如下:


  ?左室导线植入失败者;


  ?CRT术后无应答的患者;


  ?房颤室率快:药物难控制、消融失败或有禁忌证;


  ?房颤慢室率需要依赖起搏。

2.年中国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CRT适应证


  年中国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对CRT的适应证推荐如下:药物治疗优化治疗至少3个月后,有症状、窦性心律、LVEF≤35%、QRS时限ms以上,下图所示。

3.年中国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植入式ICD


  二级预防:慢性心衰伴低LVEF,曾有心脏停搏、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Ⅰ,A)。


  一级预防:优化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预期生存期>1年。

六.心衰的管理


  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关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多学科管理和监测提出以下建议。

1.探索建立我国心衰的综合管理与防治、研究体系

2.随访管理需要院内外双管齐下

来源杨新春.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防及处理.CSC.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张小珍┆美编高红果┆制版田新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货丨急性心梗后心衰的预防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