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问医答·第二十三期
生活中,总有一些健康话题让你困惑:查出甲状腺结节怎么办?怀孕能不能养宠物?早上洗澡和晚上洗澡哪个好......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不如听听医生怎么说。
《生命时报》推出“医问医答”视频栏目,邀请各领域权威专家,解答你的健康疑问。
心梗,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总让人措手不及。进入冬季后,也到了心梗高发的“魔*时期”。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截止到年,心梗患者将达到万,部分患者还会发生严重的临床并发症。
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为你解读心梗的发病规律。
戳视频观看↓
心梗高发在冬季
心梗,全称“心肌梗死”,具体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一到冬季,心梗的发病率都会攀升至全年高峰,北方寒冷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结果显示,冬季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高发期。
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气温每下降1摄氏度,心梗风险就增加2%。75~84岁的冠心病老人更易受影响。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发现,当气温低于-19℃时,冠心病、脑梗死的日均超额死亡数显现统计学意义。
血管收缩
冬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寒冷刺激下,人体末梢血管会处于收缩状态,由此导致动脉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尤其是突然从暖气房到室外,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生活方式改变
天气寒冷,人们户外运动减少,同时又偏爱高脂食物。
吃得多、消耗少,导致能量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梗发生。
抵抗能力下降
寒冷季节人体的适应能力相对减弱,抵抗力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很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进展成肺炎,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梗。
警惕几个心梗预兆
急性心梗发病突然,但50%以上的病人在心梗发生前会出现一些预兆。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
一般来说,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了。
有时心梗还会出现不典型症状,十分容易被忽视。
胸背、肩颈、胳膊疼
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要引起注意。
胃疼
患有肥胖症、三高且平时没有上腹部不适的患者,如果出现胃疼或胃部灼烧感,要高度警惕心脏问题。
牙疼
出现很短时间的牙疼,通常持续3分钟左右,并在1周内反复发作,需要引起注意,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焦虑失眠
毫无缘由地焦虑,半夜忽然无征兆地惊醒,或是涌现出无法解释的恐惧感,可能是心梗信号。
心脏专家的强心计划
张海澄医生为大家总结了一套“强心计划”,这个冬天,帮你全方位守护心脏健康。
注意保暖
冠心病人在冬天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外出时最好戴口罩,避免迎风疾走。
在室内不要将门窗开得过大,保证室温最好别低于18℃,以防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梗。
坚持运动
每天至少要有一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锻炼。锻炼时要量力而行,衡量标准为:脉搏加快10%~20%,不超过减去年龄。
例如,一位50岁的人,运动后脉搏不宜超过-50=次/分钟。
清淡饮食
限盐: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
少油:动物油要尽量少放。
控制热量:适当吃蔬果、杂粮、坚果,少吃油炸食品。
平稳情绪
心脏病人最怕生气、激动、劳累等不良情绪,保持情绪稳定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方式。
洗澡水温别太高
洗澡的水温不宜过高,以感到舒适为宜,心脏病人要避免洗桑拿。
做个体检
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季节变化前,到医院做一个全面体检很有必要。
医生会根据体检情况随时调整患者的药量,必要时更换药物,以防气温变化时可能引起的病情恶化。
发生心梗,把握*金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说明情况,把握分钟*金救治时间。
2.让患者原地平卧,保持周围空气畅通。
3.适当呼叫患者姓名,尽量保持其意识清醒。
4.触摸患者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如血管搏动停止,必须立即给予心肺复苏。▲
本期编辑丨视频摄制:罗榕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