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截图,医院心内科王玉娟主任的一则朋友圈,凌晨2:00的一次紧急抢救,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孙先生今年35岁,来栖霞经商多年。他平时业务繁忙,吃饭很不规律,经常就是点个外卖凑付一下,还喜欢经常半夜去撸个串,熬夜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4月10日晚,孙先生像往常一样与朋友在外吃饭,喝完第一顿酒后,他又和大家相约来到烧烤街,继续“第二顿”。这一喝就喝到十二点多才回家。
回到家后,刚要准备休息,他突然感到胸部巨痛、胸闷,疼痛一直放射到左肩膀,瞬间大汗淋漓,家人立即拨打急救医院。
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火速赶到,返院途中,在救护车上为他做了心电图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传回栖霞市胸痛中心,很快确诊—急性心肌梗死。胸痛中心医疗团队立即启动导管室,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孙先生到院后被直接送入导管室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术中造影发现,孙先生心脏的三条重要血管有两根已经完全堵塞,剩下的一根狭窄程度也高达90%,胸痛中心团队在他堵塞的冠状动脉内紧急植入支架后,实现了血流再灌注,终于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急性心肌梗死为什么会盯上年轻人?
孙先生才三十几岁,身体也算健康,怎么会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呢?
“以前,临床上很少遇到35岁以下的心梗患者,而近几年来,心梗患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早,这些年轻患者以男性居多,通常存在长期吸烟、大量饮酒、高脂高热量饮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或者高血压及糖尿病没有及时控制等情况。”心内科王玉娟主任解释说。
导致孙先生发生急性心梗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三个坏习惯:
1、抽烟、喝酒
2、高油、高脂肪饮食
3、长期熬夜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坏死,主要原因是给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血供突然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的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肌坏死,该病极为凶险,死亡率极高。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达多万人,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为高效的医学技术,医院是我市唯一具备该项手术资质的医疗机构。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无需舍近求远转院,在*金时间90分钟内,就能在医院胸痛中心得到有效救治,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文章最后,要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心肌梗死早已不是一种“老年病”,年轻人也要提防。我们的心脏一样也有喜怒哀乐,爱护它,应从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开始!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心脏出了“故障”,将对身体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心肌梗死就是心脏“故障”的其中一种。那么,心肌梗死到底是什么?严重程度如何?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心肌梗死吧。
心肌梗死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由于缺血缺氧的原因各异,国际共识又将其细分为5个类型。
1型是自发性心肌梗死,比如斑块破裂等引起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了心肌缺血梗死;
2型是继发性心肌梗死,这类跟动脉粥样硬化无关,而是心肌供氧和需求失衡所致;
3型指心肌有缺血症状且发生了猝死,被称为猝死性心肌梗死,新定义中强调,其与心源性猝死存在区别;
4型和5型心肌梗死均因手术导致,前者指介入治疗或放支架引发的心肌梗死,后者则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关。
无论哪种类型,心肌梗死发作时,身体都会出现血或氧的“供不应求”,这些必需“营养”的缺失最终导致了心肌功能的受损。
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的征兆
1.突然剧烈胸痛或者胸部憋闷,或疼痛时间超过15分钟;
2.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3.出现原因不明的胸背疼、肩颈胳膊疼;
4.患有肥胖症、三高且平时没有上腹部不适的患者,突然出现胃疼;
5.出现很短时间的牙疼,通常持续3分钟左右,并在1周内反复发作;
6.从来没有失眠经历,或是没发生什么刺激、焦虑的事情却毫无缘由地焦虑时;
7.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忽然发现自己无缘无故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且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
8.感觉疲劳头晕,休息之后也不能缓解。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提高警惕,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肌梗死提示。
喝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肌梗死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此外,血液粘稠度、纤维蛋白原也是造成冠心病的原因,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需靠药物改变血压、血糖、血脂情况。不过,血液粘稠度跟喝水有关。研究表明,每天喝6杯到7杯水比喝2杯到3杯水,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更低。
这些误区需要避开
误区一:床头备好阿司匹林,心肌梗死时可救命。
阿司匹林不能随便吃,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显获益。而且,服用阿司匹林会抑制一些保护胃黏膜激素的合成,严重时会引起胃黏膜糜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误区二:心肌梗死时,3分钟内帮患者做心肺复苏可挽救性命。
如果患者心肌梗死发作,采用心肺复苏会让心脏停搏得更快。心肺复苏只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患者还有呼吸时,这样做会有生命危险。
误区三:只要用力咳、不停地咳,就可以压迫心脏泵血,这是心肌梗死自救法。
在心肌梗死发作的情况下,用力咳只会浪费体力、消耗氧气,反而增加心脏缺血和停跳的风险。
心肌梗死病情可大可小,正确认识和对待,对于预防和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在遇到被人们大量转发的救命知识时,不可盲目相信,容易贻误病情。提前预防,医院救治才是正确做法。
心肌梗死年轻化!专家:患者得注意以下5点过去,心肌肌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如今,这一现实已经被打破。
诸多数据显示,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40岁左右的发病人群已是屡见不鲜,20—30岁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例报道更是频频出现。由此可见,当下的年轻人要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对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要有科学的知识和态度。
如何才能应对可怕的心肌梗死?
专家称,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疾病严重类型,及时进行抢救是治疗成功的主要关键。此外,合理的饮食措施对于患者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具有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的营养治疗应随病情和患者接受情况制定营养处方。
主要可以从5点进行:
首先,了解患者自身用药情况。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前应了解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包括利尿药、降压药;了解血钠和血钾水平、肾功能、补液量及电解质种类、数量;了解患者饮食习惯等。根据病情和患者接受情况,制定营养处方。
其次,心肌梗死发作后不同阶段营养治疗方案。
(1)急性期1-3天时:宜用低脂流质饮食。根据病情,控制液体量。可进食浓米汤、稠藕粉、枣泥汤、去油肉泥、鸡茸汤、薄面糊等食品。经口摄入能量以-kcal为宜。
(2)病情好转:可渐改为低脂半流质饮食,全天能量0-1kcal,可食用鱼类、鸡蛋清、瘦肉末、切碎的嫩蔬菜及水果、面条、面片、馄饨、面包、米粉、粥等。禁止可能导致患者肠胀气和浓烈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豆浆、牛奶、浓茶、咖啡等)。避免过冷过热食物;少食多餐,5-6餐/天,以减轻心脏负担。
(3)病情稳定后:可进食清淡和易消化的食品,营养素组成比例可参考高血脂饮食原则。
再者,限制酯类。按照低脂肪、低胆固醇、足量多不饱可脂肪酸饮食原则。病情稳定逐渐恢复活动后,饮食可逐渐增加或进软食。脂肪限制在40g/d以内,伴有肥胖者应注意控制能量和碳水化合物。
(4)注意维持血液钾、钠平衡。对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仍应注意限纳摄入。应用利尿剂有大量电解质自尿中丢失时,则不宜限制过严。
(5)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注意饮食。例如,正在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应注意维生素K与抗凝药会长生拮抗作用。膳食中的维生素K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蛋*、动物内脏、大豆、豆油等食物中,其中尤以绿叶蔬菜为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