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指南速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
TUhjnbcbe - 2021/1/20 2:18:00

本文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7(1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规范化的心血管疾病预防,STEMI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我国STEMI患者住院率增加近4倍(男性患者从4.6/10万增长至18/10万;女性患者从1.9/10万增长至8/10万)。从年开始,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大幅超过城市。发病12h医院的STEMI患者有70.8%接受再灌注治疗,医院的再灌注治疗率明显较低。年我国制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等先后对STEMI诊断与治疗指南和抗血小板治疗指南进行了修订,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已发布。同时,我国也已完成多个STEMI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胸痛中心和STEMI区域协同救治网络更加完善。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在复习相关资料和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一更新,以期提高我国STEMI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本指南对治疗的推荐以国际通用方式表示:Ⅰ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有益、有效,应该采用;Ⅱ类推荐指某治疗措施或操作的有效性尚有争论,其中Ⅱa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效,应用该治疗措施或操作是适当的,Ⅱb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效,需进一步研究;Ⅲ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某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使用。证据水平A级指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级指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大规模非随机对照研究;C级指资料来源于专家共识和/或小型临床试验、回顾性研究或注册登记。

心肌梗死定义和分型

根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标准,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损伤[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cTn)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1)急性心肌缺血症状;(2)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3)新发病理性Q波;(4)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5)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血栓。

通常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1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须具备心肌损伤和至少一项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2型: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栓形成无关,为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3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但死亡发生于获得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或在明确心脏生物标志物增高之前,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4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相关心肌梗死(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4b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型)。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首次心肌梗死28d内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称为再梗死(re-infarction),28d后则称为复发性心肌梗死(recurrentmyocardialinfarction)。

本指南主要阐述1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危险分层

建议STEMI患者管理从首次医疗接触(firstmedicalcontact,FMC)开始,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

一、初始诊断

STEMI的初始诊断通常是基于持续性心肌缺血症状和心电图检查。

1.症状和病史:

STEMI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通常超过10~20min),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发生晕厥。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应注意典型缺血性胸痛等同症状和非特异性症状。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既往病史有助于诊断,采集的内容包括冠心病病史(心绞痛、心肌梗死、CABG或PCI治疗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脂血症及吸烟等。此外,还应记录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消化道系统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大出血、不明原因贫血或黑便)、出血性疾病、外科手术或拔牙史以及药物治疗史(他汀类药物及降压药物、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药物应用史等)。

2.体格检查:

应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有无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烦躁不安、颈静脉怒张等;听诊有无肺部啰音、心律不齐、心脏杂音和奔马律;评估神经系统体征。建议采用Killip分级法评估心功能(表1)。

表1Killip心功能分级法

分级

症状与体征

Ⅰ级

无明显的心力衰竭

Ⅱ级

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奔马律,窦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X线胸片有肺淤血的表现

Ⅲ级

肺部啰音50%肺野,可出现急性肺水肿

Ⅳ级

心原性休克,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血液动力学障碍

3.心电图:

对疑似STEMI的胸痛患者,应在FMC后10min内记录12导联心电图(Ⅰ,B),推荐记录18导联心电图,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需加做V3R~V5R和V7~V9导联(Ⅱa,B)。STEMI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呈单相曲线)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R波减低(正后壁心肌梗死时,ST段变化可以不明显),常伴对应导联镜像性ST段压低。但STEMI早期多不出现这种特征性改变,而表现为超急性T波(异常高大且两支不对称)改变和/或ST段斜直型升高,并发展为ST-T融合,伴对应导联的镜像性ST段压低。对有持续性胸痛症状但首份心电图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需在15~30min内复查心电图,对症状发生变化的患者随时复查心电图,与既往心电图进行比较有助于诊断。建议尽早开始心电监护,以发现恶性心律失常(Ⅰ,B)。

某些情况下心电图诊断可能有困难,需结合临床情况仔细判断。包括:(1)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bundlebranchblock,LBBB):存在LBBB的情况下,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是困难的。(2)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可能影响早期缺血、损伤性ST-T改变。(3)心室起搏:起搏信号和其引起的心肌除极、复极异常也可干扰STEMI的心电图诊断,建议与既往心电图进行比较。(4)轻微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幅度0.1mV,常伴对应导联镜像性轻度ST段压低。⑤正常心电图:一些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患者无ST段抬高的初始心电图表现,这可能与出现症状后心电图检查时间有关,应注意发现心电图超急性期T波改变。一些静脉桥和部分左主干的急性闭塞,心电图也可能无ST段抬高。有典型缺血性胸痛或等同症状患者,心电图出现以上表现应高度疑诊STEMI。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改变、Wellen综合征和deWinter综合征应视为STEMI的等同心电图改变。

4.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症状和心电图能够明确诊断STEMI的患者不需等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或影像学检查结果,应尽早给予再灌注及其他相关治疗。推荐急性期常规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优选cTn,但不应因此延迟再灌注治疗(Ⅰ,C),宜动态观察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演变。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急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Ⅰ,C)。

5.鉴别诊断:

STEMI应与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动脉栓塞、气胸和消化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向背部放射的严重撕裂样疼痛伴有呼吸困难或晕厥的患者,无论心电图是否为典型的STEMI表现,均应警惕主动脉夹层,必须在排除主动脉夹层尤其是A型夹层后方可启动抗栓治疗。急性心包炎表现为发热、胸膜刺激性疼痛,向肩部放射,前倾坐位时减轻,部分患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心电图表现PR段压低、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无对应导联镜像性改变。肺栓塞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降低和低氧血症。气胸可以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胸痛和患侧呼吸音减弱。消化性溃疡可有胸部或上腹部疼痛,有时向后背放射,可伴晕厥、呕血或黑便。急性胆囊炎可有类似STEMI症状,但有右上腹触痛。这些疾病均不出现STEMI的心电图特征和演变规律。

6.危险分层:

危险分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以下临床情况应判断为高危STEMI:(1)高龄:尤其是老年女性;(2)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既往心肌梗死或心房颤动等;(3)重要脏器出血病史:脑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4)大面积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合并右心室和/或正后壁心肌梗死、反复再发心肌梗死;(5)合并严重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或VF]、急性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和机械并发症等;(6)院外心脏骤停。

建议进行缺血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

二、院前及院内急救

早期、快速并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artery,IRA)是改善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应尽量缩短心肌缺血总时间,包括患者自身延误、院前系统延误和院内救治延误。

1.减少患者自身延误,缩短自发病至FMC的时间:

应通过健康教育和媒体宣传,使公众了解STEMI的早期症状。教育患者在发生疑似心肌梗死症状(胸痛)后尽早呼叫""急救中心、及时就医,避免因自行用药或长时间多次评估症状而延误治疗。缩短发病至FMC的时间、医院可明显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Ⅰ,A)。

2.减少院前系统和院内救治延误,缩短自FMC至导丝通过IRA的时间: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和规范化胸痛中心是缩短FMC至导丝通过IRA时间的有效手段(Ⅰ,B)。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在FMC后10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提前经远程无线系统或

1
查看完整版本: 指南速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