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发现自己血压高,就忧心重重,马上采取降压措施,有时甚至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认为低血压总比高血压好。其实不然,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压,往往也是非常危险的。
老年低血压高达10%
一般成人,收缩压与舒张压若超过正常最高值/90毫米汞柱称为高血压;而低于正常最低值90/60毫米汞柱,65岁以上的人低于/60毫米汞柱者,称为低血压。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低血压多为继发性,继发于某些严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腹泻、大出血、剧烈疼痛、应激、创伤、过度失水等。这类疾病病情复杂急剧,医院诊治。慢性低血压多为体质性低血压,尤以20~50岁女性和老年人多见。轻者可无任何症状,甚至持续终生。重者出现精神乏力、头晕、眼花、乏力、胸闷、气短,甚至晕厥。但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仅血管收缩调节功能差,多缺乏体育锻炼。据统计,慢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为4%,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
2/5脑血管意外由低血压所致
无论人和动物,动脉血压都表现出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这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若血压过低,即使血管尽量扩张,血流量仍不足以供应体内各种组织的代谢需要,尤其是比心脏高的部位。例如头部,血液供应更差。脑组织可因缺血、缺氧,造成严重后果。医学科学研究证明,低血压对中老年人健康十分不利,脑血管意外患者约有2/5是由低血压所致。
人到中老年后,体内的脂类代谢会发生紊乱,各器官功能均渐衰退,心脏的搏出血量减少,动脉血管壁的弹性也出现障碍,血压偏低的老年人可因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动脉血管壁的硬化使血管腔变得狭窄,这样就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容易形成血栓而致缺血性中风。另外,还有一部分中老年人往往有健忘、头痛、头晕、眼花、心慌、精神萎糜不振、失眠多梦、手脚发凉等不适症状,这都可能是低血压所引起的,严重者还可发生虚脱。
多管齐下防治低血压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低血压,充分认识其危害性,积极采用适当措施,低血压所造成的危害是可以预防的。
低血压患者,可适当参加一些有益的运动,如跑步、跳舞、练气功等,以加速血液循环。应注意饮食起居有规律,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状态。另外,可适量饮茶,饮咖啡,因其中含有咖啡碱,能兴奋大脑的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使呼吸加深,并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血液搏出量增加,可升高血压。平时血脂高、血液黏稠度高的患者,可服调血脂药、抗凝药物,如肠溶阿斯匹林等,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血流加快。中老年人还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取蹲位,因为蹲位时血液灌注双下肢较多,回心血量减少,站起来会突然晕厥、摔倒。
中医认为,低血压属于“眩晕”、“虚劳”、“晕厥”的范畴。原因是人体气虚阳虚而致心脉鼓动无力。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心脑失养,阴血虚亏,血脉不充也可致心脑失养。气阴两虚则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肾阳虚则脑髓空而致头晕、眼花,甚则晕厥。
据此,中医专家将低血压分为两型辨治——
(1)气虚阳虚:患者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自汗,头晕目眩,耳鸣,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至晕厥,舌质胖淡、苔白滑,脉沉缓或迟而无力。
治则:益气补阳。
(2)气阴两虚:患者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口干,五心烦热,大便秘结,小便少,心悸气短,胸闷,舌质红绛,苔薄白,脉细。
治则:益气养阴。
在此,要特别提醒低血压患者,不能随便使用升压药物来提高血压。临床上,只有在患者出现休克的情况下,才可给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升高血压,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医馆简介
御生方中医馆源起于陕西铜川“药王”故里,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川水之川,故更名铜川。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是“药王”孙思邈、书法家柳公权、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等历史名人故里。且人文荟萃,有着南北名医综称,其精湛的医术誉满四海,超群绝伦!
御生方传承中医国粹,弘扬:“玖恩济世、仁德待人”的精神,历经三个阶段积淀,医院和传统中医馆结合的理念。御生方中医馆是一家结合《千金秘方》古法为理论,以“治”“调”“养”为主并提供线上免费网诊及线下诊断的中医理疗机构。且经过多年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总结,现特推出中医养生、中医内科、中医男科、中医妇科、中医肿瘤等多种特色项目。另与喜马拉雅推出《话中医调慢病》中医讲堂,传播中医知识,复兴中医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