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死所致。
按照病因、病理、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等不同,心肌梗死可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除上述共有的表现外,各有其特殊性。
近20年来,由于加强监护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从30%左右降低至10%以下。但再梗死或多次梗死的患者增多,成为心肌梗死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除在急性期应积极治疗外,还应加强心肌梗死后的康复和二级预防,以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工作能力。
这对我们的护理观察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不但要做好术后的观察和护理,针对心梗后住院和出院病人的随访和健康教育也至关重要,作为心内科护士,应全面掌握心梗的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的健康教育知识。
作者:董金艳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