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被到处转发
理论一套一套的,看起来很专业,不知道忽悠了多少人在转发。但从专业的角度看,这篇文章介绍的方法实际价值是零。我就此简单做个分析。
第一,心肌梗死引起心跳骤停是偶然和随机的,根本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会发生,因此你根本无法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用所谓的咳嗽自救法。
而反复深呼吸和咳嗽会明显增加体力消耗,造成耗氧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坏死,会增加心跳骤停的风险。这就造成一个很困惑的情况:心跳没停,这个方法会加重病情;心跳停了,你根本不知道或者来不及反应。
第二,假设心脏骤停时刚好用上了这个方法,那又会怎么样呢?此方法的原理是基于胸泵作用压迫心脏被动射血射血效率是明显低于正常心跳的。心肺复苏时的胸外按压也是胸泵作用,如果要保证效果频率不少于次。而咳嗽法估计一个周期不少于3秒,一分钟20次最多,完全无法满足脑部供血需要,这点供血只能让人苟且活着,但意识肯定已经不清,更别说持续自救了。
到此为止,这个理论上看上去可行的方法在理论上也无法站住脚了。现实是残酷的,一旦心跳骤停,本人实际什么也做不了,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心跳骤停3-5秒人就会丧失意识,甚至连呼救都来不及。心跳骤停重在预防发生,以及建立全民急救互助意识和能力,这种所谓自救的伪科学还是靠边吧。
丁亚辉--心梗自救葵花宝典
高风险人群日常准备措施
既往有过心肌梗死的病人,有冠心病且心绞痛发作较为频繁的病人,有冠心病且家族中有人有心肌梗死或猝死的病人,日常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对于这些人应该将相关的病历、医保卡(本)和既往的心脏病资料都放在一起并置于一个取用方便的地方,同时要告知其他家属存放地点,万一发病可以迅速取用。病历本中最好贴一张直系亲属的联系卡,以便急救人员能联系家属。病历本上的过敏史和主要用药情况最好也写上。
2.有条件的在家庭中准备血压计、吸氧设施(如氧气瓶或制氧机)。
3.准备一些药物,如救心丸(保心丸)、硝酸甘油之类的。它们虽然不能直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但可以在胸闷胸痛症状早期帮助缓解症状,鉴别是心绞痛发作还是心肌梗死发作。
4.发病早期要尽早联系急救人员,不要坚持半小时以上医院,时间就是生命。
5.平时要告知直系亲属自己心脏病的情况,以免自己无法描述时家属无法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如何判别
心前区,胸骨附近的持续性闷痛,可伴有颈肩部和左臂不适,程度一般较剧烈,持续15至30分钟以上不缓解,舌下含服救心丸或硝酸甘油无效。
如何处理1.先要呼救,拨打,打开房门方便急救人员进入,打电话呼救亲属(如果没有联系上,写字条记录亲属联系方式方便急救人员联系)。
2.尽早卧床,放松情绪,减少活动。放松心情可以降低心脏负担。
3.吸氧最好,血压要测。有条件的做好吸上氧气。测量一下血压和心率也有助于决定是不是要含服硝酸甘油片,对未来医生判断也有好处。
4.救心丸可用,硝酸甘油慎用,阿司匹林暂缓。血压偏低或不知道血压但有头晕的病人谨慎使用硝酸甘油片。因为家中无法判断是否为心肌梗死,阿司匹林建议先不要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