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一个榜单——“人生十大遗憾之事”排行榜:
对此排行榜,网友的议论五花八门:“没考上好大学排第一,读书很重要”“没买房和买错房占了其中2个席位……”“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总把自己的碌碌无为甩锅到青年时代”……
“再不注意身体,会有第5”
其中,有一位网友的话扎心了:再不注意身体,会有第5。第五点是什么呢?“忽略健康/错过自身疾病最佳治疗时期”。
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不是没有原因。根据最新出炉的一份年理赔报告:在被统计的万件理赔中,重疾险占比最高,恶性肿瘤居重疾赔付原因首位,排前三位的还有急性心肌梗死和脑中风后遗症。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一方面,“重压之下”,忽略健康成了常态,当下的年轻人是职场的主力*,承受着/的压力,面临着“秃然就变了样”的尴尬,保温杯里开始泡上了枸杞,慢慢地不敢看体检报告,因为怕出现不好的状况。
另一方面,“惜命”终究败给了无知和现实,在疾病刚被发现时,更多的人怀着侥幸心理:“现在还没那么严重,吃点药就慢慢好了!”“治疗要花好多钱,现在家里也没钱,算了吧!”
有多少爱能经得起一场大病的考验?
在中国,疾病死亡都是很忌讳的话题。在健康的时候,我们很少甚至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生了一场大病后,现实会怎样?我们会坚信家里人会“砸锅卖铁也要治好”,会坚信自己的生命不会被亲近的人放弃,可是身边发生的新闻却给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经常在电视或网上看到,夫妻两个,男方患病了,女方照顾得无微不至,女方得病了,男方就以小孩需要上学劝妻子放弃治疗,甚至直接带回家等死,因为在他们的“盘算”里,治疗费远比重新娶一个老婆要昂贵多了……
即便亲人有心治疗,“没有钱”的现实往往会泼一盆冷水:所谓“砸锅卖铁”只是表决心罢了,谁家的锅和铁也不是金子做的,值不了几个钱;前脚说“治,借钱也治”,后脚可能就被借怕了的亲戚朋友拒之门外了;卖房未必能马上变现,跪在街上筹款也是杯水车薪,当一些“假众筹”不断消费人们的善良后,这个渠道也很难迅速筹集到治疗费了,治疗讲究时机,治疗费没到位,手术方案能开始?
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很多让人心酸的一幕:“杭州一名患癌的父亲不愿吸氧,只为多给女儿省两块钱”“天鸽台风中扶车被压身亡的男人,用命换钱”“因为三万块钱,丈夫放弃对妻子的治疗”……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人性经不起考验,婚姻不是一辈子的保险箱,任何时刻都要有危机意识;想要挽留最亲的人,手里有钱才是王道。
买保险要趁早,救命时钱是王道!
如果没有金山银山,也没有城市中心地段的几套房产,存款里没有七位数,还是趁早给自己和爱的人买份重大疾病保险吧,就当每年强制存款几千一万,用不上最好,真要万一有点事,这几千一万就能发挥杠杆作用,变成几十万,留下了生的希望,也保留自己作为人的尊严,不用四处求人!
购买重疾保险要趁早,生活的变数永远不在我们掌控范围内。随着年11月,监管发布重疾险新规,明确旧的重疾产品将年1月31日前全部停售。
重疾险新旧规定的差别主要体现在:①从病种来看,新增了恶性肿瘤—轻度、较轻急性心肌梗死及轻度脑中风后遗症3种轻症;②同时也将轻度甲状腺癌踢出恶性肿瘤赔付范围之外;③而且轻症赔付比例也从目前市面上45%甚至55%的保额降为最高不超30%。
监管对于新旧重疾规定的过渡,采取“择优理赔”原则,简单理解就是哪个定义宽松,就按哪个标准赔。然而,距离旧重疾险产品下架只剩下最后半个月,能享受“择优方案”的窗口期也就最后十几天了。
所以,保险越早买越好。趁着过渡期,先投保旧版重疾险,未来再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加保。经历过魔幻的年,没有什么比一份稳健的风险保障更让人安心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