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系跟传统文化一样,有极强的包容性。西学东渐以后,西医学的内容日新月异,作为中医,怎么认识新生事物,怎么消化吸收新的知识是一个持续近两个世纪的话题。现代人体检已经很普遍了,体检报告上的各种小箭头到底怎么理解,相信很多人越看心中越慌。好好的一个体检被整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对于理化指标的异常我们应该客观对待。首先我们要了解医学的理化指标的正常范围怎么来的。是大样本检查后得出的常规值,不是绝对值!有的时候略微高一点或者略微低一点,对于某些指标来说,不需要紧张过度。比如有些孩子查血,血红蛋白略低于正常范围,家长马上紧张的不行,问大夫是不是得输血?!是不是得补充铁剂!是不是有什么大的问题?!吓得不行。绝大部分其实是脾胃运化不好,气血不足而已,纠正了脾胃肠的功能以后,血值自然爬升。再来说今天要讲的血脂。血脂高的人遍地都是,所以西药他汀类药满天飞,貌似成了救世主。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类药的积极的一面,但是现在成了矫枉过正的局面就不得不说一下作为一个中医的理解了。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指标。是一个现代医学的概念,血脂高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斑块息息相关。而血管硬化,粥样斑块又直接与高血压,脑梗塞,心肌梗死,脑出血直接挂钩。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到医生,下到百姓,谈脂色变!治疗药物就是我们常说的他汀类药。像阿托伐他汀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这一类药简单的讲就是阻止血脂的生成或者转化。从中医角度讲就是对症治疗却不是治病求本。这种操作就跟降压药稳定血压,降糖药降低血糖大致一个路子。我们不否认这类药在稳定身体指标,降低意外发生率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但是现代医学的一大空白就是治病求本方面。当然即使是中医,治病求本在很多时候也很难,虽然很难,但是至少中医的理论框架早就很完整了。中医认为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并不是真正的病,它们只是一个症状,背后的原因还是内在脏腑功能的衰退,高血脂,高血糖本来就是人体本身代谢功能失常产生的,用中医的话叫做气化功能失常。中医把多出来的代谢产物叫做痰、湿、瘀、饮、*等病理产物。其实它们本来都是好东西,只不过身体脏腑功能失调或者衰竭,该运化的运化不了所以成了人们畏之不及的坏家伙!比如说血脂高,很多人终生在服用他汀类药物。至于这类药的副作用可以自己百度。中医的治疗是强壮内在脏腑功能,促进脏腑气化,运化通除已经形成的膏脂痰湿。很多病人在用纯中药治疗后血脂能够降到正常范围,即使是人们害怕的斑块,假以时日也能用中药慢慢消除。当然急则治其标,对于已经很严重而且随时有风险的并且符合手术指征的,还是要相信现代科学,通过置放球囊或者支架甚至搭桥等手段转危为安,再然后用中药缓缓消除剩下的危险因素。我想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我们现在的中医是接受了中医西医两种理论学习的新中医,
在以中医为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以更高的视角来审视中西医两者的优劣,标本治疗的先后顺序,以最优的方案服务于患者。中医无非家常理短,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