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骤降。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与气象应激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严寒天气十分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对此专家建议,在天气寒冷的时节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应该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寒冷天气易发血栓的机制
已有研究表明,气温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率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寒冷季节伴随气温每降1℃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将以2.2%的比例增加。北挪威及韩国的研究证实了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生心肌梗死事件的风险较其他季节增加11%,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率与气温显著降低有明显的正相关[1]。
中国北方地区因其特殊的寒冷气候,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区。比如我国哈尔滨市冬季气温在-19℃以下时,死亡人数随温度降低显著增加,其中2.7%的人口死亡可归因于低温寒冷,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受低温寒冷的冲击最大。
寒冷天气易发生血栓的原因可能是:寒冷气温对我们的刺激可引发全身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改变及炎症因子释放,使患者易发生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内存在有两种斑块,一种是较为稳定的钙化斑块,另一种就是容易受损的软斑块。软斑块包膜很容易破裂,其破裂后,斑块内的脂质等物质涌出就形成了血栓,堵塞住心血管,就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冬日寒冷的气温会刺激人体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再加上气候变化大,室内外温差较大,冠状动脉易痉挛,这些都会加速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破裂,从而引发心梗[2]。
血栓高危人群应采取预防措施
在严冬气候到来之际,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范措施有助于患者安然过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公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符合这些情况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除了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暖,还需用药治疗基础病变。
1.调整生活方式以应对寒冬:
冬日天气寒冷,气温下降且气候变化多端,这就要求人们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时刻注意气温变化。另一方面冬日节假日较多,容易导致作息不规律、饮食油腻、暴饮暴食等行为,这些都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使得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大大增高。尤其是易发生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就更需要注意日常饮食规律,使身体处于一个较为良好的状态。
2.必要时需药物预防:
?高血压是我国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降压治疗不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且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不同,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CCB、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均能延缓IMT的增厚速度。
?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鉴于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国人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指南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作为血脂异常人群的常用药物。
?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预防ASCVD的发生。对于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措施,剂量为75~mg/d;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可替代使用氯吡格雷75mg/d。
参考文献
[1]董彦文,牧骑,孙秀杰,安静,祁宏,韩旭晨.寒冷刺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素、炎症因子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18(02):-.
[2]田艳丰,程佳丽,郭淑媛,田野.寒冷应激致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1(10):-.
精彩“码”上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