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数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治指南建议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所有患者均应在住院期间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且出院后应长期口服,但近期一项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HeartJournal)的丹麦研究则对β受体阻滞剂用于稳定、最佳治疗且无心力衰竭(HF)的心肌梗死(MI)患者的长期心脏保护作用提出了质疑。
研究方法
研究者们利用丹麦全国范围的注册资料,纳入了年至年间首次心肌梗死患者,受试者在入院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院后接受乙酰水杨酸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排除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曾使用过β受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其他适应证或禁忌证的患者。对出院3个月后仍存活且无心血管(CV)事件或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最佳治疗”定义为受试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并服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出院。主要转归为CV死亡、复发性心肌梗死和CV事件的综合转归。使用调整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并报告心肌梗死后3年的标准化绝对风险和差异(ARD)。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例稳定、最佳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58%急性PCI,26%亚急性PCI,16%接受CAG但未经干预)。在基线检查时,82%的患者接受了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位年龄61岁,75%为男性),18%的患者没有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位年龄62岁,68%为男性)。与未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相比,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与CV死亡[ARD(95%置信区间)0.1%(?0.3%至0.5%)]、复发性心肌梗死[0.2%(?0.7%至1.2%)]和CV事件[1.2%(?0.2%至2.7%)]的综合结果风险相似。
研究结论
在这项全国性队列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在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3个月到3年,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CV预后没有长期影响。研究引发业内思考以下问题:在再灌注时期,长期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能并不适用于无禁忌证的所有心肌梗死患者,未来还需深入探索。相关指南建议
《ESC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建议,β受体阻滞剂是心肌梗死患者急性、亚急性、慢性期的常规药物治疗之一,具体推荐为:
若无禁忌证,推荐心力衰竭和/或LVEF≤40%的患者口服β受体阻滞剂(Ⅰ,A);
若无禁忌证,无心力衰竭征象以及SBPmHg,考虑准备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lla,A);
若无禁忌证,推荐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常规接受口服β受体阻滞剂(lla,B)
对于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应避免静脉注射β受体拮抗剂(Ⅲ,B)。
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无禁忌证的STEMI患者应在发病后24h内常规口服β受体阻滞剂,并建议在出院后给予最大耐受剂量长期治疗(Ⅰ,B)。对发病早期有β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证的STEMI患者,应在24小时后重新评价并尽早使用(I,C)。参考文献:
1.AndersHolt,PaulBlanche,BochraZareini,etal.Effectoflong-termbeta-blockertreatmentfollowingmyocardialinfarctionamongstable,optimallytreatedpatientswithoutheartfailureinthereperfusionera:aDanish,nationwidecohortstudy.EuropeanHeartJournal,eh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