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娟,张俊霞
单位:南京医院心内科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发生左心室游离壁破裂(freewallrupture,FW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入选年12月至年12月南京医院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例,其中发生FWR的患者81例(FWR组),按照1:5匹配原则,随机选取未发生心脏破裂(且未发生室间隔穿孔)的患者例作为非FWR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预后。
结果
(1)AMI患者中出现FWR的风险为1.9%。(2)与非FWR组相比,FWR组患者年龄偏大,前壁心肌梗死较多,心功能更差,接受手术治疗(包括经皮支架植入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比例偏低,且所有患者均出现院内死亡。(3)91.4%的患者FWR发生在AMI起病1周之内,其中24h内发生FWR37例(45.7%)。(4)COX回归发现,年龄(HR=1.,95%CI:1.~1.,P0.)、急性前壁心肌梗死(HR=1.,95%CI:1.~3.,P=0.)和手术治疗(HR=0.,95%CI:0.~0.,P0.)是AMI患者出现FWR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AMI患者发生FWR的风险约为1.9%,而且通常发生在心肌梗死1周内,高龄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FWR,而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FWR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会导致患者死亡或生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院内病死率较高[1]。而其中最为凶险的并发症心脏破裂,是继心脏泵功能衰竭后导致AMI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心脏破裂包括左心室游离壁破裂(freewallrupture,FWR)、室间隔穿孔和乳头肌断裂。AMI患者发生FWR后会逐渐或很快出现心包压塞的症状和体征,无血压及大动脉搏动,心电监护出现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室性逸搏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并出现电机械分离,几乎所有的FWR患者没有来得及外科手术修补就已经死亡。而室间隔穿孔患者会出现左向右分流,导致轻度或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此时予以循环支持(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者体外膜肺氧合),部分患者还有外科修补或者介入封堵可能。因此,FWR与室间隔穿孔相比,有不同的疾病发展过程,且治疗原则及临床预后有很大差异,总体来说,FWR的预后比室间隔穿孔要差。由于FWR发病率低,既往的研究[2-3]均将FWR及室间隔穿孔结合起来作为心脏破裂这个整体进行研究。本研究拟排除室间隔穿孔的影响,将FWR独立研究,观察FWR的发病特点、高危因素,为及时采取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可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拟回顾性收集年12月至年12月入住南京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监护室的AMI患者。纳入标准:(1)根据年至今中国AMI相关指南[4-8],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FWR的诊断标准为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电监护提示电机械分离,即有电活动,如心电监护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听诊心音消失,无大动脉搏动,血压测不出,对心肺复苏无反应,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有时可以看到破裂口所在。排除标准:严重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1.2研究方法
1.2.1一般资料的收集收集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相关病史,入院时基线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等情况。
1.2.2检验资料的收集收集入院后患者的血常规、肝及肾功能、血脂分析、血糖、心肌酶峰值、凝血常规等结果,收集住院期间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详细回顾病历中患者的住院经过,尤其患者死亡时床边超声心动图数据和抢救过程。
1.2.3药物和手术治疗情况记录患者在院期间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断药等药物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无创或有创呼吸机使用情况,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实施情况等。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判定:左主干(LM)狭窄≥30%或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中任何一支狭窄≥50%定义为病变血管。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数据统计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最小理论频数5时,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最小理论频数1时,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当采用c2检验得到的P值在0.05附近时,也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左心室游离壁破裂及时间作为因变量,将单变量分析有意义的变量(P0.10)纳入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入法)探寻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制作生存曲线。双侧α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AMI患者共例,其中81例FWR的患者(FWR组,1.9%),在剩余AMI患者中按照1:5的匹配原则,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例未发生心脏破裂(且未发生室间隔穿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非FWR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详见表1。与非FWR组相比,FWR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患者比例更高,前壁心肌梗死较多,心功能更差,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更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例偏低,且所有患者均出现院内死亡。
2.2左心室游离壁破裂发生时间
如图1所示,本研究中,91.4%的患者FWR发生在AMI起病1周之内,其中24h内发生FWR者37(45.7%)例,48h内47(58%)例;而1周后发生FWR者总共7(8.6%)例。
2.3手术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关系
将所入选的例患者分为手术组(包括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例)与非手术组(药物保守治疗,例),两组发生FWR的时间分布如图2a所示。另外,将所有患者按是否行治疗性手术分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为治疗性手术组(例),未接受手术或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非治疗性手术组(例),两组FWR的时间分布如下图2b所示。如图2所示,未接受手术的AMI患者早期(尤其2d内)出现FWR的比例很高,而手术,尤其治疗性手术可以明显降低AMI患者早期FWR的风险。
2.4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关系
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69例(18.4%)发生FWR,而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仅12例(10.7%)出现FWR,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FWR风险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分层分析显示,在药物治疗组中,8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FWR49例(60.5%),而2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仅9例(34.6%)出现FW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但在手术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FWR为20例(6.8%),而8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FWR3例(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见图3。
2.5心肌梗死部位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关系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例,48(21.1%)例出现FWR;非前壁心肌梗死例(包括下壁心肌梗死、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侧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其中仅33(12.7%)例出现FWR。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与非前壁心肌梗死患者FWR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见图4。
2.6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预测因素
如表2所示,AMI患者出现FWR的预测因素为年龄(HR=1.,95%CI:1.~1.,P0.)、急性前壁心肌梗死(HR=1.,95%CI:1.~3.,P=0.)和手术治疗(HR=0.,95%CI:0.~0.,P0.)。
3讨论
本研究回顾性地收集过去8年AMI患者的资料,剔除室间隔穿孔这个混杂因素,单纯分析AMI后FWR的特点,主要发现如下:(1)AMI患者中,出现FWR的风险约为1.9%。(2)AMI患者FWR主要发生在起病1周之内(91.4%),其中24h内最常见(45.7%)。(3)高龄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AMI患者FWR的危险因素,分别增加FWR的风险5.5%(年龄每增加1岁)和90.7%,而治疗性手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保护性因素,能降低87.4%的FWR的风险。
目前认为[8],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更易发生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区域内心肌细胞大量凋亡,心肌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肌层变薄,同时由于基质金属蛋白酶致心肌重构缺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神经内分泌激活,心肌组织脆性增加,容易导致导致心脏破裂的发生,而且心脏破裂的高峰期在24h内和3~5d之内[9-10]。既往的研究表明,在AMI再灌注时代之前,心脏破裂的发病率高达6%;而在再灌注治疗时代,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脏破裂的发病率下降至0.5~2.0%[12]。尤其早期再灌注治疗能够有效降低3~5d时心脏破裂的风险,为心脏破裂的保护性因素[12-14]。Honda等[12]通过对35年来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变化表明,心脏破裂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年,3.3%;-年,2.8%;2-年,1.7%),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通过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再血管化来预防心肌梗死后的透壁进展,从而降低心脏破裂的发生。这与本研究结果保存一致,本研究表明未接受手术的AMI患者早期(尤其2d内)出现心脏破裂的比例很高,而手术,尤其治疗性手术,可以明显降低AMI患者早期心脏破裂的风险。
既往的一些研究认为心脏破裂大部分与高龄,女性,前壁心肌梗死有关[3,10-11,15-16]。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Cox回归分析确认高龄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AMI患者心脏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分别增加5.5%和90.7%。在本研究所入选的人群中,心脏破裂组女性比例为50.6%,明显高于非破裂组的22%,单因素回归提示女性有意义,而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未得到阳性结果,可能与样本选择偏倚有关。女性是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看似与传统上认为“女性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这一说法矛盾,其实不然!绝经前女性虽然冠心病风险偏低,但是只要罹患冠心病,其诊疗会明显延迟,这可能与女性患者抗疼痛能力往往比男性强,而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常常不如男性有关。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治疗性手术是心脏破裂的保护性因素,这一发现有重大临床价值。年龄和性别是不可纠正的因素,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和治疗性手术这两个因素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在患者处于稳定型心绞痛或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就诊时,如果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发现前降支病变,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处理(强化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血运重建),因为一旦前降支斑块破裂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受损较大,而且容易进展为心脏破裂,患者迅速死亡。另外,一旦发生AMI,患者需要尽早就诊,院方需尽早安排手术治疗,可降低87%的心脏破裂风险。
有研究认为心肌梗死发生前后的血压升高,在心脏破裂发生的病理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17-19],因为高血压能迅速提高左心室腔内压,在心脏收缩时对坏死区域产生剪切力,从而导致破裂[20]。但也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和心脏破裂的关系并不紧密[17,21],特别是近10年来,高血压不再与心脏破裂显著相关[3,22],这可能与当前国家医疗保障体制逐渐完善,高血压患者平素血压相对控制良好,在AMI患者就诊时,首诊医务人员(救护车、医院或者急诊等)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