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杨薇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生简介:
常年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工作和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以及留学生的神经病学教学工作。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帕金森氏病、阿尔海默氏病、脊髓侧索硬化等神经系统免疫和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位居第一的致死病因,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30%的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就被夺去了生命。
季节对脑卒中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发病与气温的剧烈变化有关,气温越低,温差越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越高。因此,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防治的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也就是突发的脑血流障碍。脑卒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向脑部供血的血管突发血栓闭塞所引起的中风,叫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80%;另一种是因脑血管破裂导致出血所引起的中风,叫出血性脑卒中。
人体血管就像水管一样,如果里面水垢和杂质长期不清理,慢慢堆积起来,就容易出现堵或裂了的问题,最终导致断流。那么这种“生了病”的血管,其管道内壁被各种“垃圾”占据,久而久之血液流动也会受阻,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闭塞、破裂。
脑卒中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1.突然面部和(或)肢体麻木或无力,尤其是单侧肢体。
2.突然不能说出物体名称,说话或理解困难或视物成双。
3.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
4.突然行走不稳、头晕伴恶心、呕吐,肢体失平衡或不协调。
5.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未曾经历过的严重头痛,可伴恶心、呕吐,持续时间可短至数秒钟,无论发作时间长短,只要出现上述症状与体征即应及时就医,可能与脑卒中相关。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各自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众所周知的,并分为不可干预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易感性、种族)和可干预的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生活方式)。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特定的危险因素会有些变化,如心房颤动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危险因素,但不是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大多数的危险因素既导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又导致脑卒中。脑卒中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吸烟、肥胖或超重、缺乏运动及卒中家族史。
如果具备3个或3个以上,就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众多研究已经证实降压治疗能够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我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很低,采取有效措施干预高血压迫在眉睫。
而降压达标是脑卒中防治的根本,严格的血压控制能显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但在脑卒中不同时期,血压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差异。一般情况下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适合大多高血压患者,而对于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可灵活调整血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处理。
预防脑卒中需要降压达标,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尤为重要。而降压药物的选择既要达到降压目标,也要兼顾血管保护的作用。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都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均可单独或联合用于降压的起始或维持治疗。这些药物降压达标情况不同,在血管保护方面也有差异。因此,脑卒中患者的降压治疗在药物选择上要兼顾降压效果和心血管获益,以期最大程度降低脑卒中负担。
吸烟、生活方式与脑卒中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欧洲国家,通过改变居民饮食习惯如少食*油、生活环境干预如劝导戒烟,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最终使居民吸烟率降低20%,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生率降至1.04%,中年男性心脑血管病病死率比年降低了50%。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好危险因素是脑卒中防治的关键。
在原发病和危险因素被控制的基础上及早使用药物进行个体化的干预,脑卒中发病率下降,目前常规使用的干预药物是以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为主,其中阿斯匹林可降低脑卒中再发风险,他汀类药物除能调控血脂外,还具有调节内皮功能和抗炎的作用,对预防脑卒中大有裨益。不过在社区使用这些药物须注意其效果与副反应。医院首次使用这些药物,并需要观察疗效,防止副反应发生,这样可保证脑卒中预防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对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措施,为防止首次发病而通过用药和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从源头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心脑血管病易患人群的发病率。几千年前的《*帝内经》就指出了“上医治未病”。什么叫“治未病”呢?这就是一级预防,就是在没发病时去防病,就是对多重危险因素在源头进行综合控制,也就是将我们防病治病的重点从“下游”转到“上游”。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就可以控制50%的致死或致残率。同时,也要加强心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了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降低病死病残率,防止脑卒中等事件的复发。在此呼吁,医生应带头宣传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全民整体慢性病控制水平。
接下来,杨薇教授还为大家针对眩晕,讲了不少内容哦!
晕,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症候。
头晕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受文化、教育、不同地区的语言及个体经验的影响,患者对之描述会各式各样。头晕相关症状表述一般包括普通头晕,眩晕,头重脚轻和严重时可以有晕厥,患者也经常会有一些晕厥前症状,一过性“马上要失去知觉、要晕倒”的感觉,主要病因基本类同于晕厥。眩晕是特异性症状,指存在周围物体或自身明显旋转的运动错觉或幻觉,主要病因是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失衡主要是站立或行走时不稳、失去平衡控制的感觉,与多种神经系统、内科疾病、精神及疾病有关。头重脚轻感则最无特异性,有头或身体浮动感,也可为漂浮感,其病因多样。
那么哪些症状需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