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福音
TUhjnbcbe - 2021/6/13 9:45:00

继我院心内科常规开展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以来,近日在该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我院心内科姜小飞教授的带领下,我院电生理团队利用CartoSound(三维诊断超声导管)为多位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成功实施了室间隔射频消融手术。

正常成人室间隔的厚度为8mm~12mm。但如果是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厚度可能超过15mm。目前,中国成年人此病患病率为80/10万,粗略估计中国成年患者超过万。肥厚型心肌病是剧烈运动时发生猝死的最常见的病因,需要高度重视。

射频消融治疗过程

予左心导管检查测得左室流出道压差mmHg,存在明显梗阻,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经过精心讨论后,考虑患者有行室间隔射频消融指征。

贺献芝主任医师熟练运用心腔内超声导管,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的引导下建模左右室及左室流出道,标记流出道梗阻部位和希浦系统,准确观察到患者左室壁增厚。

随后,联合采用经股动脉逆行法和穿房间隔顺行法将56孔冷盐水压力监测导管放入左室,通过超声构建的模型精确找到增厚的室间隔,利用消融导管的信号显示,标测希氏束、左束支、浦肯野纤维网等心脏关键传导系统。最后,对左室流出道基底部的肥厚间隔心肌实施了精准射频消融。

▲腔内超声见室间隔肥厚心肌消融前

▲腔内超声指引下行室间隔精准消融

▲腔内超声见室间隔肥厚心肌消融后

术前经导管测得左室流出道压差为mmHg,消融术后压差为41mmHg,下降59mmHg,心脏彩超检查左室流出道压差术后比术前也下降了约45%,梗阻明显减轻,患者胸闷、气短症状较前明显改善。

三维心腔内超声指引下室间隔消融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在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治上步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为患有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资料库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的特征在于非对称性心肌肥厚,常发生在主动脉瓣下区域,且容易引起左心室流出道(leftventricularoutflowtract,LVOT)梗阻,引起胸闷、气促、晕厥甚至猝死等表现,梗阻越重,症状越明显,预后也越差。LVOT梗阻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梗阻,缓解症状。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但总体疗效有限。非药物治疗如外科室间隔切除术,该手术需要开胸,创伤及风险高。

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已20余年。经导管释放的射频电流进入组织,使组织内温度升高,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在局部产生界限清楚的凝固性坏死,并很少破坏周围正常组织。作为经皮介入技术,既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大切口问题,且不存在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此外,RFCA可在靶目标位置直接消融,不受间隔支动脉解剖变异的影响。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有这些症状

其实很多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症状,通常患者是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杂音或发现心电图异常进而确诊。真正因为症状而就诊的不多,其可能始于儿童期、青春期或成人期,一般来说症状出现越早,预后越差。

这些症状可包括:

呼吸困难,尤其是运动时(最常见)

呼吸困难,而且在躺下时加重,坐起来或站立时好转

胸痛,有时会因活动而加重

昏厥或感觉自己可能昏倒

感觉自己的心脏跳动极快或出现“漏搏”

双足、双脚踝或双腿肿胀

如有以上症状

请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专家介绍

贺献芝

主任医师,内科学博士,从事心血管内科专科工作20多年,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从事心律失常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

擅长领域:(1)各种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手术(无切口/微创):室上速(阵发性室上速,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等且症状突发突止)、房扑、室性早博(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等;(2)房速、心房颤动(房颤,主要症状为心悸、头晕、乏力等)的导管射频消融;(3)擅长各种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以及结构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等)的射频消融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全天,星期六全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