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时间:年10月。
患者主诉:因发作性胸痛19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劳累后出现心前区隐痛,休息后缓解。心前区针刺样疼痛,向后背及左肩放射,伴大汗、恶心、呕吐症状。医院,诊断考虑急性前壁及高侧壁心肌梗死,予以瑞通立溶栓、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现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史。乙肝病*携带者病史10余年,未进行任何治疗,否认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及其他手术史。否认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脉搏72次/分,血压/80mmHg。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肺部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双下肢不肿。
心脏彩超: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心电图:
肌钙蛋白:
初步诊断病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Ⅰ级。
危险评估:既往有心梗史,且ST-T段改变,GRACE评分高危患者。
给药情况:酒石酸美托洛尔片6.25mg2/日;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1/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1/晚;替格瑞洛片90mg口服2/日;阿司匹林肠溶片mg口服1/日
选用替格瑞洛理由:患者为ACS患者,且伴既往心梗史,血栓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高,需要更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
冠脉造影造影时间:入院第三天。
造影前用药:造影前给予肝素单位。
造影结果:冠状动脉起源正常,呈右优势型。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节段性狭窄60%~70%;余未见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右冠:未见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入院第三天。
术中用药:术中追加肝素单位。
OCT: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史,为进一步明确前降支近段病变,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决定行OCT检查,追加肝素单位,行OCT检查示左前降支近段最重狭窄面积为1.06mm2,决定行左前降支介入治疗。
手术过程(一):6FJL3.5导引导管;Runthrough导丝送达前降支远段;Empira2.0×15mm球囊至病变处,以18atm压力预扩张。
手术过程(二):Firebird2.75×28mm支架至近段病变处,以18atm扩张释放。
手术过程(三):GustaNC2.75×15mm球囊以18atm压力后扩张。
最终结果:
OCT:
PCI术后及随访术后长期给药情况:酒石酸美托洛尔片6.25mg口服2/日;枸橼酸钾颗粒2.92g口服2/日;螺内酯片20mg口服1/日;呋塞米片20mg口服1/日;泮托拉唑肠溶片40mg口服1/日;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口服1/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1/晚;替格瑞洛片90mg口服2/日;阿司匹林肠溶片mg口服1/日;雷米普利片1.25mg口服1/日。
随访结果:随访至今患者无胸痛,活动后无气促,未发生并发症。
病例总结病例讨论:导致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的三种机制分别为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和钙化结节;当未出现纤维帽破裂,血栓形成且腔面出现不规则形状时,则可以确诊为斑块侵蚀导致血栓;OCT检查在识别斑块性质方面有独到的优势。
病例特点及应对策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造影显示狭窄程度为临界病变,斑块性质不同导致不同的治疗策略,如果OCT检查发现为斑块侵蚀,则可以药物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如发现为斑块破裂,则置入支架。O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诊治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该例患者造影狭窄程度为临界病变,经OCT检查为斑块破裂,置入支架后无胸痛复发。
证据引用:EROSION研究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约1/4均由斑块侵蚀所引发,选择非介入干预,应用肝素+双联抗血小板的治疗方法(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可以在1个月内在不再发闭塞病变的情况下,有效缩减血栓的体积,并且扩大血流面积。
个人替格瑞洛用药经验及心得回顾:1)替格瑞洛无需经代谢即可发挥抗血小板作用;2)起效更快,强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我中心PrimaryPCI术前%使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3)双重作用机制:抑制P2Y12受体和腺苷摄取、可逆结合;4)临床证据:PLATO试验,与氯吡格雷相比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21%,疗效优势急性期显现,12个月持续增加,总体主要出血/致死性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医师介绍王志超,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年就读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于首都大学,毕业后先医院,医院,被聘为主治医师,一直从事心血管临床专业及冠脉介入诊疗工作。